形态分析、生物可给性与生态毒性研究
单孝全,王子健,张淑贞,马梅,谢申猛,陈斌,刘清
2000
中文摘要本研究揭示了环境污染物质进入环境以后存在的物理化学形态与形态变化,环境化学行为、生物吸收与传输过程,生态毒性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有关机理;应用天然单矿物与从土壤中提取的腐殖酸合成模拟土壤证明土壤中元素形态分析方法中存在元素再分配与再吸收问题。比较了环境中提取的腐殖酸与商品腐殖酸的结构与性质,证明在环境化学研究中应当如何使用腐殖酸。在充分考虑重金属离子在腐殖酸大分子有机物结构柔性、多官能团性质和聚电解质性质的基础上发展了多配位表面络合模型来描述界面反应。证明了天然水体中铜的不同形态及其与生物毒性的关系。发展了超痕量硒的测定方法和多种硒的形态分析程序,通过大量实际样品分析,在硒的形态基础上指出中国低硒和高硒环境中硒和生态效应。
内容类型成果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6929]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单孝全,王子健,张淑贞,马梅,谢申猛,陈斌,刘清. 形态分析、生物可给性与生态毒性研究. . 200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