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再生水灌溉利用示范研究
刘洪禄,吴文勇,李其军,郝仲勇,徐小元,王子健,陈同斌,武菊英,张凤刚,许翠平,黄冠华,曹岳,刘春明,马福生,刘玉忠
2009
中文摘要【摘要】该项目属于农田水利技术领域,经过近7年的科技攻关,在国内首次深入系统地完成了再生水灌溉对土壤、作物、地下水等环境要素的影响规律研究以及健康风险评价,解决了再生水灌区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创新点如下:(1)提出北京市再生水水量、水质时空分布规律及优先控制污染物,建立再生水灌溉水质生态毒性评价方法,开发出北京市再生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2)得出再生水灌溉对主要作物根冠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特征,提出主要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统的迁移分配规律与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建立再生水灌溉作物的适宜性分类;(3)提出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建立生物毒性测试作为指导、化学分析鉴定结果的土壤生物毒性诊断方法;(4)提出再生水灌溉条件下主要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系统的迁移转化规律,建立了再生水灌区包气带防污性能评价模型,制定北京市再生水灌溉利用区划;(5)提出北京市再生水灌区主要污染物空间变化规律,建立再生水灌区监测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编制北京市再生水灌溉监测公报;(6)提出了再生水灌区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关键技术参数,编制了再生水灌溉技术规范,建立了再生水安全灌溉技术模式。项目组织多学科科研人员参加的全国性再生水灌溉研究平台,提出了再生水安全灌溉利用技术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建立了基于生态友好的再生水安全灌溉技术模式。该研究取得了6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培养出博士、硕士研究生42人、中青年科研骨干26名,出版专著1本,发表论文101篇,其中,SCI收录16篇,EI收录24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制定国家和地方标准2项,发布北京市再生水灌溉监测公报3次,为政府部门提供规划、设计、政策等决策咨询服务16次,成果推广面积达到55.5万亩,累计利用再生水8.36亿m<'3>,累计直接经济效益12.46亿元。该研究为全国再生水灌溉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内容类型成果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6534]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洪禄,吴文勇,李其军,郝仲勇,徐小元,王子健,陈同斌,武菊英,张凤刚,许翠平,黄冠华,曹岳,刘春明,马福生,刘玉忠. 北京市再生水灌溉利用示范研究. .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