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温度和盐度对海月水母无性生殖的影响研究
作者付瑶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1-05-27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刘东艳 ; 董志军
关键词海月水母 生活史 螅状体 温度 盐度
学位专业环境生态学
中文摘要
    近年来,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 Linnaeus, 1758)暴发成为烟台近岸的生态灾害事件,对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均会产生消极影响。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水母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重要环境因子,是影响水母数量变动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了海月水母无性生殖的过程,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盐度条件对海月水母的无性生殖的影响,探讨不同温度和盐度条件下海月水母无性生殖方式,以及海月水母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螅状体数量。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实验室内观察了海月水母从受精卵到幼水母的发育过程:受精卵发育为带纤毛可自由移动的浮浪幼虫,浮浪幼虫逐渐附着于底部基质上,并进一步附着形成浮浪体囊,并通过脱囊逐渐过度为早期的四触手螅状体。4 触手螅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 8 触手螅状体。成熟的螅状体一般为 16-28 触手,可通过出芽、匍匐茎、足囊等无性生殖方式进行扩增。螅状体横裂进而脱落释放形成碟状体,碟状体15天左右发育为幼水母,幼水母经过约80天达性成熟。横裂体释放碟状体后恢复为螅状体,碟状体进一步变态发育,形成幼水母。
    海月水母无性生殖的方式极其多样化,可以通过出芽生殖、匍匐茎断裂生殖、足囊生殖、自由游泳繁殖体和分裂生殖等 5 类(8 种)无性生殖方式进行繁殖,这对于海月水母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出芽生殖和横裂生殖是海月水母无性生殖的主要方式,自由游泳繁殖体多发生在低温条件(5℃和10℃),而纵裂生殖仅发生在高温条件(25℃)。
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海月水母螅状体出芽率升高;适当温度下(10℃和 15℃)海月水母出芽率达到最大值。温度过高(20℃和 25℃),死亡率增加,反而不利于海月水母的无性生殖,温度过低(5℃),也抑制海月水母的出芽生殖。海月水母螅状体在低温条件下直径较大的螅状体占优势,在高温条件下,直径较小的螅状体占优势。温度改变这说明温度较低时,抑制出芽生殖,并促进个体生长;温度较高时,一定程度促进出芽生殖,而抑制个体长大。
    结合四十里湾水温的野外调查数据,我们推断 10月-11月为海月水母出芽生殖最活跃的阶段。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推断烟台四十里湾海域海月水母的生活史策略是:夏季,海月水母通过有性生殖产生浮浪幼体,附着海底形成螅状幼体;秋季,螅状幼体通过出芽生殖等不断形成新的螅状体;冬季,螅状幼体主要进行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营养积累,在冬季或春季进行横裂生殖产生碟状幼体。
    盐度对海月水母螅状体无性生殖的影响表现为无显著性差异,对海月水母个体大小的影响同样表现为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盐度不是海月水母生长和无性生殖的主导因素。
学科主题环境科学
公开日期2012-06-19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yic.ac.cn/handle/133337/5623]  
专题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知识产出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付瑶. 温度和盐度对海月水母无性生殖的影响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