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耐氨酵母菌和产锰依赖过氧化物酶酵母菌的分离和应用研究
作者杨清香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3-06-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杨敏
关键词酵母菌 味精废水 染料 偶氮染料 脱色 锰依赖过氧化物酶
学位专业环境工程
中文摘要本研究选择味精生产中的离交尾液作为高氨、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代表,选择偶氮染料作为难降解有毒有机物质的代表,研究了酵母菌在这两大领域废水处理中应用的可能性。
在对味精生产离交尾液的处理方面,筛选到两株耐高氨、耐高盐酵母菌:嗜盐假丝酵母(Candida haplophila)和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该混合菌株用于味精生产离交尾液的批量处理时, 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85%, 还原糖和BOD5去除率达97-99%。利用12 L的生物接触氧化酵母菌处理系统对离交尾液进行2个多月的连续处理研究中,在进水pH从原废水的1.8-2.0调节到3.0的情况下,该系统可以直接处理不经稀释的废水, 处理后的废水COD从25000 m朗降低到4500-5000 m朗左右,COD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 处理后pH自然上升至近中性范围。酵母菌在2个多月的运行中,始终成为生物膜上的优势菌群,没有出现菌种流失和杂菌竞争生长的象。处理出水中主要含酵母菌和原废水中的谷氨酸棒杆菌,干菌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58%,且各种氨基酸含量丰富,可望成为优质饲料蛋白添加剂。酵母菌处理后的废水中残留COD经活性污泥系统进一步处理后,能够再去除50-70%,两步生物处理系统共去除原废水中95%以上的COD。
在偶氮染料的脱色研究方面,筛选到两株高效脱色酵母菌:D.polymorphus和Ctropicalis。两株酵母菌在接种量为1:10、pH分别为5-7(D.polymorphus)和6-8(Ctropicalis)条件下可以对200m鲫活性黑5在16-24小时内完全脱色, 并显示出对其他多种染料的脱色能力。主要脱色机制为降解脱色,脱色速度高于目前研究报道较多的白腐真菌。所筛选的两株酵母菌都可以产生锰依赖过氧化物酶(MnP),但都不能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漆酶。这是目前关于酵母菌产MnP的首次报道。酵母菌MnP的产生需要染料作为诱导物,但不同的染料的诱导作用不同,其中活性黑5可以诱导两株酵母菌产生高达1500-2000 U/1的MnP活性。研究表明MnP是酵母菌负责脱色的主要酶,但该酶的催化作用有赖于酵母菌对葡萄糖的利用。因此葡萄糖的浓度影响酵母菌的脱色和产酶。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水处理工程
公开日期2011-12-08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2083]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清香. 耐氨酵母菌和产锰依赖过氧化物酶酵母菌的分离和应用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