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结构优化及通透性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鹿道强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6-06-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范彬 ; 栾兆坤
关键词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结构优化 通透性影响 膜污染 self-forming 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membrane permeation performance membrane fouling.
其他题名Configuration Optimize and Permeation Characteristic of Self-Forming 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
学位专业环境工程
中文摘要本论文是在先前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Self-Forming 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SFDMBR)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模拟生活污水,对研制开发的SFDMBR试验装置进行连续运行试验研究,详细考察净化处理效果,并对反应器结构优化,影响通透性因素、膜污染机理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优化控制参数并进行了反应器优化结构放大设计的试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 1)SFDMBR试验装置连续运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COD浓度150~340mg/L、BOD5 60~170 mg/L、NH3-N 48~52 mg/L、浊度25~38NTU条件下,连续运行100天,处理出水COD始终保持在60mg/L以下,平均去除率高达87.5%;处理出水的氨氮一般在1mg/L以下,去除率高达95%。 2)在通过对能量耗散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SFDMBR膜面错流流速模型。模拟试验研究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SFDMBR内部结构对膜面错流流速的影响,为反应器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3)反应器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曝气强度对膜面错流速度的影响最大,呈线性增加。在曝气强度不变情况下,反应器内部结构显著影响流速的变化情况,因此,反应器内部结构的优化,可在操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反应器系统处理效率。 4)SFDMBR恢复期、稳定期及堵塞期研究结果表明,操作条件对动态膜的恢复影响较大:恢复期内形成的SFDM质量与曝气强度呈负指数关系,并随污泥浓度增加而增加,通量增加可显著缩短恢复期内SFDM达到最大质量的时间;稳定期和堵塞期可通过总累积TOC质量计算得到,当TOC累积量达到20000 ~24000mg/m2,进入动态膜堵塞期,通过反向曝气即可清除污染堵塞。 5)SFDMBR放大试验研究表明,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用于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水处理工程
公开日期2010-06-2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10]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鹿道强. 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结构优化及通透性影响因素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