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光化学过程以及热过程中二噁英类生成机制研究
作者刘芃岩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1-06-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郑明辉
关键词多氯代二苯并一对一二嚼英 多氯代二苯并呋喃 多氯联苯 氯酚 光化学转化 热解 生成机制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中文摘要本文概述了光化学过程中以及热过程中二嚼英类(PCDD/Fs)的生成及降解机制。光化学转化形成PCDD/Fs主要是以酚类物质作为前生体,通过紫外光照射下产生的自由基发生碰撞来完成的。热解生成二曙英的因素包括温度、含氧量、介质和催化剂。
用中压汞灯对含22 mg/L的五氯酚(PCP)水溶液和含有1 mg/g PCP的土壤进行光解实验,在水溶液的光解产物中发现了五、六、七、八氯代二苯并一对一二嚼英(PCDDs)及二苯并呋喃(PCDFs)的生成,在土壤中只发现了OCDD及HTCDDs,由于土壤对于PCP的吸附作用等原因,五氯酚在土壤中光降解生成PCDD/Fs的量比在水溶液中生成的量低的多,土壤中PCP的光解反应只在土壤表面进行,PCDDs生成量与土壤的物化性质比如:粒径大小、pH值、有机质含量等有关。在水溶液中PCP光转化为二嚼英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促进剂和抑制剂,比如:介质中碘的存在对光解过程中生成二嚼英有促进作用,而溶液中磷酸盐等无机盐的存在对其生成起抑制作用。
热解过程中二嘿英类(包括PCDD/Fs和PCBs)的生成进行了研究。聚乙烯燃烧生成二嚼英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氯源量的多少和金属催化剂的种类。当做为氯源的无机氯化物为聚乙烯量的1%以上时,二嚼英类的生成量才显著,cu(II)、zn(II)、Fe(III)对此过程均有催化作用。通过氯苯热解生成多氯联苯的试验结果,认为多氯联苯的生成主要依赖于两个因素:一是氯化氢气氛,二是热解温度。没有氯化氢气氛时,对热解样品分析,未检测到多氯联苯的生成:温度由250℃升至450℃时,多氯联苯的生成量迅速增加。
学科主题环境化学
公开日期2011-11-0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1381]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芃岩. 光化学过程以及热过程中二噁英类生成机制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