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环渤海软体动物中甲基汞化合物和重金属元素的研究
作者梁立娜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4-05-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江桂斌
关键词软体动物 甲基汞 重金属 生物监测物 相关性 环渤海
其他题名Study on the Speciation Method and Contamination Status of Methylmercury and Heavy Metals in Mollusks Collected from Bohai Sea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中文摘要本文建立了汞化合物的形态分析方法,并以此研究了环渤海软体动物中甲基汞的污染状况。此外,通过对环渤海软体动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探讨了软体动物 作为生物监测物来评价环渤海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并研究了软体动物中不同重金属元素之间相互关联的规律。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原子荧光光谱(AFS)在线联用测定生物样品中汞化合物形态的分析方法。采用在线微波消解装置可将色谱分离的有机汞 100 %氧化为无机汞。通过优化分离和检测参数,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实现了13 min内基线分离四种汞化合物。四种汞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在0.4~100 ng内,检测限为0.14~0.3 ng。选用标准参考物质Dogfish muscle(DORM-2)对方法进行了评价,甲基汞的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方便的优点。 建立了悬浮液进样-流动注射(FI)-在线微波消解(MD)-冷蒸气原子荧光光谱(CVAFS)测定生物和环境样品中总汞的方法。以50%(v/v)的王 水为萃取介质,并在微波的协同作用下将悬浮液中的汞化合物全部萃取出来并迅速转化为无机汞,然后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方法的检测限为0.06 mg/L。悬浮液进样使样品的萃取和测定一步完成,避免了样品的交叉污染和损失。选用标准参考物质测定了总汞的含量,并与传统的消解方式进行了比较,两种 方法所得结果一致,标准参考物质的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对环渤海区域八个采样地点的螺类和双壳类软体动物中甲基汞化合物和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甲基汞化合物的含量通过上述建立的 HPLC-AFS在线联用系统进行测定,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气动雾化-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PN-ICP-MS) 测定。用两种标准参考物质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标准参考物质的测定值与标准值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采集的软体动物的软组织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甲基汞和 重金属污染,污染状况与软体动物的种类和采样地点有很大关系。此外,脉红螺和扁玉螺中汞的含量随贝壳尺寸的增大而升高,一些螺类和牡蛎中的镉、铜和锌的含 量远远超出了WHO规定的海产品中的最高允许含量。 通过对两次采集的环渤海软体动物软组织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进行分层聚类分析,发现一些软体动物对某一种或几种重金属具有特殊的富集浓缩作用,可以 作为监测环渤海区域海洋重金属污染的生物监测物。 根据软体动物中十二种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含量,探讨了这十二种元素间相互关联的规律,首次发现元素间的相关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即同族元素或 相邻族元素间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结合戈尔德施密特(V M Goldschmidt)假定并通过半经验计算结果,初步探讨了不同元素间相互关联的规律。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环境化学
公开日期2011-08-2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687]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梁立娜. 环渤海软体动物中甲基汞化合物和重金属元素的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