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盐的毒理效应研究
作者崔琳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9-05-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江桂斌
关键词全氟辛酸 全氟辛烷磺酸盐 毒理学效应 富集排泄 共价耦合 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 toxicological effects accumulation and excretion covalently coupling.
其他题名Study on the 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 and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中文摘要全氟辛烷磺酸盐(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e acid,PFOA)作为全氟化合物(Perfluorochemicals,PFCs)中应用范围最广、使用数量最多的两种代表性化合物,有关其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及生物毒性等问题的研究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以PFOA和PFOS为受试物,以灌胃给药的方式对SD(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进行连续28天的模拟暴露,暴露结束后对各大鼠进行解剖,取其肝、肾、脾、肺、脑和睾丸等脏器,通过分析各脏器系数,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详细观察、讨论了各靶组织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发现PFOA和PFOS对SD大鼠肝和肺的毒性效应最大,其次是脾和肾,对脑部和睾丸的影响不大。光镜观察结果显示,暴露组大鼠普遍出现肝细胞增生和肿胀、脂质空泡化及灶状或片状病变等症状;肺组织普遍被观察到充血或大量红细胞漏出的症状,并伴有肺泡隔膜增宽。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也进一步证实了靶器官的损伤效应。通过比较两种氟化物的毒性损伤效应,并结合文献报道的LD50和NOAEL值,得到两者毒性作用大小为:PFOS﹥PFOA。该结果很好地揭示了这两种全氟辛烷化合物的毒性效应,并为探讨其潜在的毒性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采用离子对试剂萃取法和HPLC-ESI-MS/MS联用技术,对亚慢性暴露28天后的大鼠血样、各组织样及排泄物中的PFOA和PFOS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PFOA和PFOS在主要靶器官中的富集浓度从高至低排序分别为:肾>肝>肺>(心脏、全血)>睾丸>(脾、脑)和肝>心脏>肾(>全血)>肺>(睾丸、脾、脑)。其中,5 mg/kg·d PFOA暴露组大鼠肾脏中的PFOA浓度最高(227.56 ± 36.68 μg/g),而20 mg/kg·d PFOS暴露组大鼠肝脏中的PFOS浓度最高(647.96 ± 16.65 μg/g),说明肝、肾和血液是两种化合物主要的富集部位,PFOS在各暴露组织中呈现剂量相关式的富集。由于两种化合物随尿液的排泄速率比粪便更快,因而尿液排泄被认为是两种化合物从大鼠体内清除的主要方式。与PFOA相比较,PFOS具有相对较低的排除速率和更高的富集浓度,从而导致其具有更强的毒性效应。以上研究说明,PFCs在环境中的普遍存在及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可能会在生物体或者人体内蓄积,以致产生潜在的危害。 以BSA作为载体蛋白,利用二步合成法,在优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将其与PFOA进行了共价合成。结果表明,PFOA与BSA共价键合存在可能性,但耦合率不高,1mol BSA分子最多可与5mol PFOA分子键合。该研究是对PFOA抗原的制备的一个初步探索,有助于进一步开展PFOA抗体制备工作,并为开展免疫学研究、开发PFOA的生物检测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环境化学
公开日期2010-05-27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220]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崔琳. 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盐的毒理效应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