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三江平原湿地退化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作者张洁瑜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7-06-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马克明 ; 傅伯杰
关键词湿地 湿地退化 湿地植被 湿地景观 农业活动 三江平原 Wetlands - wetland degradation – wetland vegetation – wetland loss - landscape change –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 the Sanjiang Plain China
其他题名"Assessment of Wetland degradation and the impactive factors in the Sanjiang Plain, NE China"
学位专业生态学
中文摘要"三江平原分布有中国最大面积的沼泽型湿地,在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 降解污染、调蓄洪水、保存动植物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健康程度关 系到三江地区的环境、社会和经济的整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然而,自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以农业开发为主导的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三江平原湿地的结构和 功能,农业活动对湿地的各种不利影响成为该区湿地面临的主要矛盾。 本文以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管局作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资料收集 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影像的解译,对该区湿地的退化状况进行了评 价,并探讨了区域湿地退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1. 湿地植被的退化演替 区域湿地植被物种科属组成以菊科和莎草科为主,生活型组成以地面芽和地 下芽为主,水分生态功能型组成以中生和湿生为主。TWINSPAN可将植物群落划 分为8个群丛;DCA分析表明,微地形决定的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的异质性是 影响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 根据样地的水分条件和演替度,将群落划分为4个演替阶段。阶段I是水生植 被,阶段II为沼泽,阶段III是湿草甸,阶段IV是草地。这四个阶段对应了湿地植 被的退化过程,前三个阶段均属于湿地,阶段IV草地在退化演替过程中属于退化 了或未发生湿生演替的湿地。湿地植被退化的最终结果是地上生物量的严重减少 和群落植株密度的降低,群落总物种数的增加,群落多样性增加,优势度下降, 旱生植物的生产功能迅速增加,成为群落生产功能的主体。 2. 湿地景观的退化过程 纵观近30 年,区域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破碎化程度增加,人为覆被类型面 积增加,区域景观由原来的以湿地为基质镶嵌有旱田斑块的湿地景观,经由湿 地和农业用地同为优势的混合景观,转变为以农业用地为基质,镶嵌有林地、 湿地和草地等的农业景观。湿地各亚类的面积都减少了一半以上,其中以湿草 甸的绝对量减少最多。各类型湿地均发生破碎化,斑块形状趋于复杂。 湿地的景观位置和周围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湿地的转 化方向。在地貌特征制约下,各类型的消长变化总是具有比较稳定的规律性, 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更多的是减少了湿地各类型的面积,未从根本上改变湿地各类型在地貌中的分布格局。 3. 农业开发对湿地退化的影响 本区目前种植业仍以粗放的农业耕作为主,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区域的农 业活动相对简单,从建国以来直到本世纪初农业活动的主导趋势扩大化种植, 相应的人口、投入、产出都呈指数增长。湿地丧失与区域范围的农业开发有着 直接的因果联系。 区域气候条件和农业活动的变化对湿地都有负作用,其中气候变化对湿地 减少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相对较长时间尺度上,而农业活动对湿地面积的变化 在相对长期和短期作用都很大。该区各个农场中,开发时间较晚、地势低洼的 农场,人类活动强度较小,同时交通不便,有利于保存湿地。 "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系统生态学
公开日期2010-05-19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82]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洁瑜. 三江平原湿地退化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