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近海养殖对潮间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李佳霖 ; 汪光义 ; 秦松
刊名生态环境学报
2011
卷号20期号:5页码:20
关键词近海养殖 潮间带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16S rRNA基因文库  
其他题名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sediments influenced by mariculture from the coast of Qinhuangdao      
通讯作者秦松 sqin@yic.ac.cn
产权排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美国夏威夷大学海洋系;  
中文摘要潮间带微生物群落在驱动海岸带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近海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但其对潮间带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还缺乏研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秦皇岛养殖区与旅游区潮间带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分析养殖区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文库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养殖区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旅游区形成较大的差异,DGGE图谱中养殖区的特有条带主要集中于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还分布于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影响潮间带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温度、盐度、pH和NO3-浓度,影响率达55.2%。对差异最大的洋河大桥南养殖区(Q1站)的微生物样品建立克隆文库分析群落结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占总群落的60%,其中γ-变形菌纲是主要存在的微生物纲,其余菌群包括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微生物。养殖区海岸带微生物群落中出现了与环境污染和赤潮密切相关的菌群,如拟杆菌门、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和α-变形细菌红细菌目(Roseovarius)的微生物。  
学科主题海洋科学
收录类别CSCD
资助信息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4265265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yic.ac.cn/handle/133337/5032]  
专题烟台海岸带研究所_海岸带生物学与生物资源利用所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佳霖,汪光义,秦松. 秦皇岛近海养殖对潮间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2011,20(5):20.
APA 李佳霖,汪光义,&秦松.(2011).秦皇岛近海养殖对潮间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生态环境学报,20(5),20.
MLA 李佳霖,et al."秦皇岛近海养殖对潮间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生态环境学报 20.5(2011):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