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物颜色反射率指示的近百年来东亚季风变迁
刘升发1; 王昆山1; 刘焱光1; 杨刚1; 吴永华1; 石学法1; Liu Shengfa2; Wang Kunshan2; Liu Yanguang2; Yang Gang2
刊名沉积学报
2013
卷号31期号:2页码:331-339
关键词长江口 泥质区 沉积物 颜色反射率 东亚季风
ISSN号1000-0550
其他题名Color Reflectance Record of the Yangtze River Mud Area Sediments during the Past 100 y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ast Asian Monsoon Variation
英文摘要利用Minolta CM2002光谱光度计按照1 cm间隔测量了长江口泥质区ZM11孔沉积物的光谱特征,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获取的400~700 nm可见光范围内的颜色反射率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其对环境和气候的指示意义。因子分析提取了F_1和F_2两个主因子,通过与测试所得到的亮度(L)、红度(a~*分量)、黄度(b~*分量)等颜色反射率特征值对比,发现F_1与亮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F_2与黄量变化趋势则完全相反,其中前者可以作为东亚夏季风的有效替代性指标,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增大,沉积物亮度值变大,反之亦然。结合~(210)Pb沉积速率数据,ZM11孔沉积物颜色反射率指标记录的近百年来发生的数次东亚夏季风增强期大致出现在1887、1897、1904、1915、1936、1945、1953、1965、1977、1987、1992年,该结果得到了近年来温度和降雨量实测记录的验证。东亚季风的这种强度变化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功率谱分析表明研究区存在明显的28 a和2 a周期,结合历史资料,推断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是其主要控制因素,另外还可能受到大尺度气候波动的影响。
学科主题Geology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WOS研究方向Geology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4808468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fio.com.cn/handle/2SI8HI0U/6290]  
专题业务部门_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室
作者单位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2.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Key Lab of Marine Sediment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Qingdao, Shandong 266061, China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升发,王昆山,刘焱光,等. 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物颜色反射率指示的近百年来东亚季风变迁[J]. 沉积学报,2013,31(2):331-339.
APA 刘升发.,王昆山.,刘焱光.,杨刚.,吴永华.,...&Shi Xuefa.(2013).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物颜色反射率指示的近百年来东亚季风变迁.沉积学报,31(2),331-339.
MLA 刘升发,et al."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物颜色反射率指示的近百年来东亚季风变迁".沉积学报 31.2(2013):331-33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