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对超俯冲带处的地质效应
鄢全树1; 石学法1; Yan Quanshu2; Shi Xuefa2
刊名海洋学报
2014
卷号36期号:5页码:107-123
关键词无震脊 海山链 超俯冲带 地质效应 地震 岩浆作用
ISSN号0253-4193
其他题名Geological effects of aseismic ridges or seamount chains subduction on the supra-subduction zone
英文摘要全球海底分布着众多的无震脊或海山链,且在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均存在靠近俯冲带的海岭。除小安德列斯弧外的巴拉克达脊和蒂勃朗脊起源自转换断层外,一般认为它们由与板块构造动力学迥异的地幔柱动力学所形成的。在板块汇聚边缘处,与扩张脊处所形成的正常洋壳一起,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于陆缘弧或洋内弧之下,其对弧及弧后地区的地质效应(构造、地貌、地震以及岩浆作用等)有别于正常洋壳俯冲。无震脊或海山链的俯冲通常造成俯冲带地区的上驮板块的局部异常抬升、俯冲剥蚀作用效应的加强、海沟的向陆迁移以及地震强度的增加。同时,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时,其携带的具富集地球化学特征的物质不仅影响着地幔地球化学,也对弧及弧后火山熔岩化学产生明显影响,并对超俯冲地区的热液矿床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本文指出了我国有关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的可能的研究方向包括黄岩海山链俯冲对吕宋岛弧的可能影响、印度洋无震脊俯冲对青藏高原局部地区的影响,有我国学者参与的IODP344航次的研究对象科科斯脊俯冲对哥斯达黎加地震成因的效应以及位于西太平洋地区靠近俯冲带的一些无震脊等。
学科主题Oceanography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WOS研究方向Oceanography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132106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fio.com.cn/handle/2SI8HI0U/6106]  
专题业务部门_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室
作者单位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青岛, 山东 266061, 中国;
2.Key Lab of Marine Sedimentar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Qingdao, Shandong 266061, China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鄢全树,石学法,Yan Quanshu,等. 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对超俯冲带处的地质效应[J]. 海洋学报,2014,36(5):107-123.
APA 鄢全树,石学法,Yan Quanshu,&Shi Xuefa.(2014).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对超俯冲带处的地质效应.海洋学报,36(5),107-123.
MLA 鄢全树,et al."无震脊或海山链俯冲对超俯冲带处的地质效应".海洋学报 36.5(2014):107-12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