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转型时代文化空间的建构(专题讨论)
詹福瑞; 许建平; 鲁品越; 高宣扬
刊名学术月刊
2012-11-20
期号2012年11期页码:5-16
关键词文化空间 农耕文化 工业文化 新人文
ISSN号0439-8041
英文摘要詹福瑞认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有清醒的认识。产生于封建时代的具有阶段性的传统文化的本质是服务于等级统治,且压抑个性和民主的;只有具有超越时代、族群和意识形态的文化,才有承传的价值和意义。要防止那种不含任何思想价值判断的纯技术化操作倾向的蔓延,以及由此造成把假恶丑当成了美德、把专制当成了民主、把戕灭人性视为济世良药的可能性。许建平提出,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纠正天人对立的思想,以天地大爱品格接纳先进的人本主义,用重义轻利的乐道精神净化拜金主义,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吸纳创新冒险精神,以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进步政治理念改革农耕社会遗留的陈旧思想和体制模式,防止自流选择而造成的专制主义死魂复燃与拜物主义、疯狂占有欲沆瀣一气。鲁品越认为,文化扎根于人类主体的精神世界而回荡于人与人的"主体际"之中,形成了把人们内心世界内在地联系起来的纽带与精神性血脉。社会成员之间通过外部载体而形成的无数这样的纽带与血脉的交织,形成了我们所称的"文化空间"。当代文化的转型包括人类主体精神内涵及其物质载体的转型,后者包括文化产品的转型、物质生活消费品文化的"创意化"转型,共享领域社会文化的"景观化"转型,以及从单... 更多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0.2.47.112/handle/2XS4QKH4/17396]  
专题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单位1.国家图书馆
2.上海交通大学
3.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4.上海财经大学现代经济哲学研究中心
5.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詹福瑞,许建平,鲁品越,等. 转型时代文化空间的建构(专题讨论)[J]. 学术月刊,2012(2012年11期):5-16.
APA 詹福瑞,许建平,鲁品越,&高宣扬.(2012).转型时代文化空间的建构(专题讨论).学术月刊(2012年11期),5-16.
MLA 詹福瑞,et al."转型时代文化空间的建构(专题讨论)".学术月刊 .2012年11期(2012):5-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