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社会地位来源对欺骗行为的影响——来自实验室实验的证据
徐慧; 梁捷; 桂姗
刊名南方经济
2019-02-25
期号2019年02期页码:86-107
关键词欺骗 社会地位 自我概念 实验室实验
ISSN号1000-6249
DOI10.19592/j.cnki.scje.361533
英文摘要如何减少欺骗是当前中国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文章结合社会地位理论和自我概念理论,研究了减少欺骗行为的机制。我们利用实验室实验,区分先赋性和自致性两种地位获取方式,用欺骗博弈来检验不同社会地位来源对欺骗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个人通过真实劳动获得的自致性社会地位可以显著减少欺骗行为;由于幸运得到的先赋性社会地位不能减少欺骗行为。同时,非物质收益的社会地位比赋予物质收益的社会地位更有效减少欺骗行为,说明物质收益是对市场化自我概念的提醒,从而无助于降低欺骗。研究结果在剔除策略性行为后依然稳健。研究有效验证了Mazar et al.(2008)关于影响欺骗行为的自我概念内在决定机制,并对各类组织提升诚信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0.2.47.112/handle/2XS4QKH4/10751]  
专题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3.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徐慧,梁捷,桂姗. 社会地位来源对欺骗行为的影响——来自实验室实验的证据[J]. 南方经济,2019(2019年02期):86-107.
APA 徐慧,梁捷,&桂姗.(2019).社会地位来源对欺骗行为的影响——来自实验室实验的证据.南方经济(2019年02期),86-107.
MLA 徐慧,et al."社会地位来源对欺骗行为的影响——来自实验室实验的证据".南方经济 .2019年02期(2019):86-10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