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工学院
TiO2和碱度对含钛高炉渣粘度的影响
廖俊林 ; 杨飞华 ; 王习东 ; 张作泰
2011
关键词钛资源 高炉渣 分离效率 湿法冶金
英文摘要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钛资源,储量约占世界48%。但以钒钛磁铁矿形式赋存的约占95%。目前主要有两种流程来冶炼这种矿石,高炉流程和电炉流程。在高炉流程中,一半以上钛元素进入了高炉渣(含TiO2 22~25%)。高炉渣的粘度影响整个高炉的顺行,如透气性、渣铁分离效率、泡沫渣等。 近几十年来,一大批研究者致力于研究如何较为准确的预测高炉渣的粘度,已发展了多个数学模型用于粘度的预测,如Riboud,Urbain,NPL,Iida模型。由于炉渣成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目前还没有哪种模型可以非常准确地预测其粘度。所以本研究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测定一系列高炉型含钛渣的粘度,修正前人的模型,更加准确的预测高炉型含钛渣的粘度变化规律。此外,这种含钛型高炉渣已经积累了7000万吨以上,且以300万吨/年的速度在增长。由于渣中的Ti元素分布在不同的矿相中(如钙钛矿、黑钛石等)且晶粒非常细小(<10um),故有效提取渣中的钛元素是一大技术难题。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一大批科技工作者致力于此课题的攻关。提出了如湿法冶金(硫酸法)、热还原法(高温碳化低温氯化、高温碳化)、冶炼合金及一些非提钛的综合利用。这些流程普遍复杂,污染严重且效率不高。20世纪80年代起,北京科技大学率先提出选择性结晶的技术路线,并选择黑钛石作为结晶相来富集Ti元素。之后东北大学提出以钙钛矿作为结晶相。选择性结晶过程中,控制结晶是最重要的环节。影响结晶的因素很多(如成分、温度、传质),其中传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熔渣的传质性能主要决定于熔渣的粘度。; 0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会议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276119]  
专题工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廖俊林,杨飞华,王习东,等. TiO2和碱度对含钛高炉渣粘度的影响[C]. 见:.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