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珠江三角洲夏季臭氧区域污染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陆克定 ; 张远航 ; 苏杭 ; 邵敏 ; 曾立民 ; 钟流举 ; 向运荣 ; 张志忠 ; 周崇光
刊名中国科学化学
2010
关键词臭氧 珠江三角洲 臭氧光化学产生 气态亚硝酸 相对增量反应活性
英文摘要2006年夏季,在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开展了一次大型野外综合空气质量观测实验.实验包括了珠三角现有的环境监测网络和两个额外设置的超级观测站.本文基于环境监测网络的观测结果对区域臭氧污染状况和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各站点所记录的气团光化学属性进行了诊断.结果发现,两个超级站点分别对应着污染城市地区和下风向远郊区的光化学条件,它们较好地覆盖了区域尺度上主要的臭氧高值区.使用基于观测的模型对超级站上臭氧的光化学产生过程及臭氧控制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模式中的醛类化学和缺失的HONO化学对于臭氧光化学产生具有重要影响;第二,在城市地区,臭氧的光化学产生速率主要受人为源排放碳氢化合物控制;而...; 0; 04; 407-420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242152]  
专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陆克定,张远航,苏杭,等. 珠江三角洲夏季臭氧区域污染及其控制因素分析[J]. 中国科学化学,2010.
APA 陆克定.,张远航.,苏杭.,邵敏.,曾立民.,...&周崇光.(2010).珠江三角洲夏季臭氧区域污染及其控制因素分析.中国科学化学.
MLA 陆克定,et al."珠江三角洲夏季臭氧区域污染及其控制因素分析".中国科学化学 (201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