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鄂尔多斯块体及周边区域地壳结构的接收函数研究
贾萌 ; 王显光 ; 李世林 ; 陈永顺
刊名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
关键词接收函数 倾斜叠加(H-κ) Kirchhoff偏移成像 鄂尔多斯块体 地壳厚度 泊松比
英文摘要鄂尔多斯块体及周边区域的深部构造研究对于了解华北克拉通与其周边地带形成、发展和克拉通破坏具有怎样的壳、幔结构和深层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北京大学和中国地震局在华北克拉通西部地区布设的共32台宽频带地震仪记录的远震体波资料,组成一条近南北向的观测剖面,由北至南依次穿过阴山造山带、河套盆地、鄂尔多斯块体、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和大巴山系.计算各台站的P波接收函数,利用倾斜叠加(H-κ)方法得到了研究区域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利用Kirchhoff偏移成像方法得到了研究区域下方Moho面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阴山造山带地壳厚度为42~44km,地壳结构稳定,泊松比约为0.27,推测该区域的造山运动是深部物质上涌导致.河套盆地内Moho面抬升,可认为是岩石圈物质上涌导致.鄂尔多斯块体内平均地壳厚度41.2km,泊松比0.27,Moho面从北至南平缓有平缓抬升的趋势,从最北端的43.5km到最南端的39km.鄂尔多斯块体北部在20km深度处存在低速层,块体内部36°N~37°N区域内出现Moho面小规模下沉,这对鄂尔多斯块体地壳结构单一、完整、未遭到破坏的观点提出了挑战.渭河盆地内Moho面隆起,最浅达到30km,推测是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物质向东挤出并上涌所造成的.秦岭造山带地壳厚度约38.5km,Moho面平稳.位于扬子板块北缘的大巴山系地壳厚度达到54.5km,明显大于华北克拉通的地壳厚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6; 2474-2481; 30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443666]  
专题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贾萌,王显光,李世林,等. 鄂尔多斯块体及周边区域地壳结构的接收函数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
APA 贾萌,王显光,李世林,&陈永顺.(2015).鄂尔多斯块体及周边区域地壳结构的接收函数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
MLA 贾萌,et al."鄂尔多斯块体及周边区域地壳结构的接收函数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