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城市与环境学院
1990s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失衡格局的时空演化;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pattern of un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ince the 1990s
刘浩 ; 马琳 ; 李国平
刊名地理研究
2016
关键词环京津贫困带 协同发展 经济失衡 夜间灯光 京津冀地区 poverty region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conomic imbalance DMSP/OLS nighttime light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DOI10.11821/dlyj201603006
英文摘要1990s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快速,然而经济发展在行政辖区间并不均衡,且逐渐导致环京津贫困带的形成.为识别经济发展失衡格局的演化过程,首先引入DMSP/OLS夜间灯光和可比价GDP,构建“单位开发活动GDP”表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然后运用Local Moran'sI将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划分为五种类型:HH富化扩散、HL富化极化、LH贫化塌陷、LL贫化制约和非显著;最后以HH类型的边界作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界线,采用缓冲区分析探讨经济发展失衡格局的演化过程和行政区划等人为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效应.结果表明:①整体上,1990s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失衡格局不断加剧,京津富化扩散与河北贫化制约的规模与强度同时增长;局部上,受京津市区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京津郊区及区位优势显著的部分河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②与传统认知的“环京津贫困带”不同,在两个空间尺度上识别出经济发展断层,一为京津市区与郊区之间,二为京津与河北之间,且前者的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整体上较后者更为严峻.③1990s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失衡格局,整体上受制于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城乡隔离效应,局部上受京津冀三地的行政制约.要实现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协同均衡,关键在于弱化城乡隔离,并辅以消除行政制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099;41371005);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3; 471-481; 35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440793]  
专题城市与环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浩,马琳,李国平. 1990s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失衡格局的时空演化,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pattern of un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ince the 1990s[J]. 地理研究,2016.
APA 刘浩,马琳,&李国平.(2016).1990s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失衡格局的时空演化.地理研究.
MLA 刘浩,et al."1990s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失衡格局的时空演化".地理研究 (20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