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通塞脉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Mechanism of Tongsaimai tablet for atheroscleros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李娜 ; 张新庄 ; 王俨如 ; 曹亮 ; 丁岗 ; 王振中 ; 萧伟 ; 徐筱杰
刊名中国中药杂志
2016
关键词中药 通塞脉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动脉粥样硬化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ngsaimai tablet network pharmacology molecular docking atherosclerosis
DOI10.4268/cjcmm20160922
英文摘要该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通塞脉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物质和分子作用机制.经分子对接、分子-靶蛋白网络分析发现,通塞脉片中有97个分子可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靶蛋白产生较好的相互作用(对接得分大于等于7),其中37个分子可作用于2个以上靶点,且具有较高的介数,推测这37个分子可能是通塞脉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活性成分群.同时,所预测活性成分中含有较多的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提示该2类成分应在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标准研究中重点关注.靶点网络特征分析显示,通塞脉片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与Toll样受体(TLR1,TLR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MMP3,MMP9)、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白三烯A4水解酶(LTA4-H)、5-脂氧酶(5-LOX)、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PPARγ)等22个主要靶蛋白作用,起到调节炎症、增加斑块稳定性、保护内皮细胞、参与血脂调节及抗凝等作用,从而参与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不同环节的调控,最终实现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该研究揭示了通塞脉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药效物质及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印证了通塞脉片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为后续系统进行通塞脉片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9; 1706-1712; 41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445371]  
专题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娜,张新庄,王俨如,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通塞脉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Mechanism of Tongsaimai tablet for atheroscleros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J]. 中国中药杂志,2016.
APA 李娜.,张新庄.,王俨如.,曹亮.,丁岗.,...&徐筱杰.(2016).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通塞脉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中国中药杂志.
MLA 李娜,et al."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通塞脉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中国中药杂志 (20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