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北京大学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000-2005期间北京大学的放射性药物化学研究
褚泰伟 ; 刘新起 ; 胡少文 ; 王祥云
2005
关键词放射性药物 药物化学 抗肿瘤单克隆抗体 放射标记 硼中子俘获治疗 心肌灌注显像 反义核酸
英文摘要北京大学的放射性药物化学研究始于1983年.在第一个10年中,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及其片断的放射标记.自1993起,我们对BATO类和含[Tc≡N]2+核的心肌灌注显像剂开展了研究.在此期间,国际上再度兴起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的研究热潮,我们在国家攀登计划B的资助下,分出部分力量进行了5年的BNCT药物的研究.2000年以来,我们继续以诊断和治疗肿瘤的放射性药物作为研究对象,集中研究了组织乏氧显像剂、肿瘤多药耐药性的分子成像试剂及其逆转剂,并尝试将反义核酸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用于诊断肿瘤的放射性药物的开发,对于涉及的一些反应机理和配合物结构问题开展理论化学的研究.本文讨论:1.乏氧显像剂研究进展,2.肿瘤多药耐药性的分子成像试剂及其逆转剂,3.放射性标记的多肽和反义核酸肿瘤显像剂的研究,4.羰基锝放射性药物及其它锝化学基础研究。; 0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其他
源URL[http://ir.pku.edu.cn/handle/20.500.11897/82846]  
专题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褚泰伟,刘新起,胡少文,等. 2000-2005期间北京大学的放射性药物化学研究. 2005-01-0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