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东北地区流域蓄水容量研究
作者刘四旦
答辩日期1999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东北地区 流域蓄水容量 植物截留 填洼 土壤蓄水容量
学位专业生态学
英文摘要确定损失量及损失过程,是分析降雨形成径流的重要课题。流域蓄水容量是当前水文学界进行降雨径流量预报时确定损失量所采用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旨在探讨东北地区气候、地质、地貌、植被、土壤等要素与流域蓄水容量的关系,对流域蓄水容量进行植物截留、填洼、土壤蓄水容量的单项目研究,认识流域蓄水容量的分布规律,为流域水文模型在无资料地区的参数外延提供依据,实现模型区域化。这对提高现有模型暴雨径流预报精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产流研究具有理论意义。结果表明:(1)从流域蓄水容量的分布来看,气候条件是第一位的因素,地质地貌次之。(2)就一固定流域的流域蓄水容量的大小而言,土壤最为重要,其次为填洼量,植被截留量最小。东北全区的森林林冠截留量约为5~10 mm,填洼量介于5~30 mm之间,土壤蓄水容量大致介于75~140 mm。流域蓄水容量的影响层次在表层1m左右,0~20~30cm 水分变化最为剧烈。流域最干旱时土壤含水量稍高于凋萎系数。流域蓄水容量的有效水分宽幅介于略高于凋萎系数的土壤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之间。(3)沼泽与湿地、冻土对流域蓄水容量的影响均偏小。人类活动对流域蓄水容量正、负效应并存。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2-1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210.72.129.5/handle/321005/2949]  
专题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_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四旦. 东北地区流域蓄水容量研究[D].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99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