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典型紫外吸收剂对鱼类的毒性和毒理研究
作者梁梦梦
答辩日期2018-0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查金苗
关键词紫外吸收剂,青鳉,稀有鮈鲫,繁殖毒性,转录组学 Uv Filter,Oryzias Latipes,Gobiocypris Rarus,Reproduction Toxicity,Transcriptomics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The toxicity and toxicology of the typical UV filters in fish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英文摘要

      为了防止受到紫外线的伤害,人们将紫外吸收剂添加到各种个人护理品中。由于其使用量大,导致在水体环境中频繁检测到。其中包括4-甲基亚苄基樟脑(4-MBC)、2-乙基己酯-4-甲氧基肉桂酸(EHMC)和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OC)三种有机紫外吸收剂,且它们均具有亲脂性和高的辛醇-水分配系数能够在生物中累积,存在潜在环境危害。因此本研究以4-MBC、EHMC和OC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对水生脊椎动物鱼类的毒性和毒理作用。取得了以下结果:

      鱼类(日本青鱂)短期繁殖实验中,三种紫外吸收剂显著下调鱼类产卵力,其中4-MBC导致受精率下降;组织学结果证实三种紫外吸收剂促进F0代雌性卵巢的发育,4-MBC和OC显著抑制雄性精巢中精子发生,而EHMC诱导精巢中成熟精子增加;4-MBC诱导F0代雌性青鳉血浆中VTG和E2水平的显著上调,EHMC和OC同时诱导雌性和雄性青鳉血浆中VTG、E2和11-KT水平的显著上调,而4-MBC显著降低雄性青鳉血浆中11-KT水平;三种紫外吸收剂显著改变HPG轴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三种紫外吸收剂均对F1代的孵化率、孵化时间、畸形率以及幼鱼体长和累计死亡率产生显著影响;表明三种紫外吸收剂对青鳉不仅具有繁殖和发育毒性,也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

      毒理机制研究测试结果发现三种紫外吸收剂主要影响鱼类PPAR信号通路和CYP450信号通路。验证试验结果表明4-MBC、EHMC和OC显著增加肝脏中PPARβ和PPARγ的水平;组织病理学分析肝脏组织中的脂肪空泡显著增多。酶学指标发现三种紫外吸收剂导致抑制血浆中CYP450、EROD、ECOD和ERND的水平;高浓度紫外吸收剂严重减少肝脏组织中的细胞核,增大细胞间空间;表明三种紫外吸收剂对稀有鮈鲫具有肝脏毒性,且通过PPAR通路影响脂质代谢过程。

语种中文
页码11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1482]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梁梦梦. 典型紫外吸收剂对鱼类的毒性和毒理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