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黄东海颗粒物/沉积物中的氨基糖及其对有机质溯源和降解的指示
作者任成喆
答辩日期2019-05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导师宋金明 袁华茂
关键词氨基糖 有机质降解 南黄海 长江口 东海
学位名称工学博士
其他题名Amino sugars in particulate matters and sediments of the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and their indications of organic matter source and degradation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英文摘要

陆架边缘海是海洋有机质循环极为活跃的区域,在全球碳循环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以南黄海、长江口及东海作为研究区域,对不同季节的183个水体颗粒物和84个表层沉积物中四种氨基糖,以及有机碳、氮、叶绿素a进行了分析,对水体异养细菌进行了计数,首次研究了氨基糖在黄东海的分布及组成特征,并利用氨基糖及相关生化和水文参数对研究区域有机质来源,活性和降解状态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响有机质来源,活性和降解状态的因素,并估算了细菌有机质对有机碳的贡献率,获得了一系列新的结果和认识:

1)浮游生物和细菌是南黄海和长江口水体颗粒物中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其相对贡献在不同海域和季节时空差异明显。初级生产力水平是影响颗粒物中有机质来源和活性的关键因素,具有较高初级生产力或发生藻华的区域,颗粒物中具有较高的葡萄糖胺/半乳糖胺比值(GlcN/GalN)和碳、氮归一化含量(%AS-OC%AS-N),指示颗粒有机质较强的浮游生物来源特征,而同时较高的胞壁酸(Mur)含量还表明了较高的新鲜细菌有机质含量,指示了颗粒有机质整体构成较为新鲜,活性较高,降解程度较低。而初级生产较低的区域,其颗粒物中较低的GlcN/GalN%AS-OC%AS-NMur共同指示了颗粒有机质中新鲜生物来源有机质的减少,有机质整体活性降低。此外,近岸沉积物的再悬浮可能显著降低颗粒有机质含量并影响其来源特征。根据胞壁酸估算,新鲜细菌有机质对研究海域颗粒有机碳的贡献率平均可达29%

南黄海颗粒态氨基糖含量为2.1~128.4 nmol/(mg dw),其中葡萄糖胺和半乳糖胺平均占95%以上,甘露糖胺和胞壁酸则不足5%。初级生产力相对较高的春季,典型断面颗粒物中GlcN/GalN平均为8.1±3.7%AS-OC%AS-N分别为11.0±6.2%10.2±6.0%,指示了颗粒有机质具有较为明显的浮游生物来源。初级生产力相对较低的秋季,颗粒物中GlcN/GalN平均为5.1±2.0%AS-OC%AS-N分别为5.8±2.9%7.4±3.5%,指示了颗粒有机质中浮游生物,尤其是浮游动物的贡献减弱。根据Mur估算,春季和秋季新鲜细菌有机质对南黄海典型断面颗粒有机碳的贡献率分别为33.8±18.4%28.1±18.9%,说明细菌是南黄海颗粒有机碳的重要贡献者。秋季相比于春季,随着初级生产力的降低,颗粒有机质中浮游生物和新鲜细菌的贡献都出现降低,指示了其活性较高的组分比例减小,有机质的整体活性降低。颗粒有机质中碳氮比在秋季有所升高,也指示了秋季比春季颗粒有机质具有更高的降解程度。南黄海近岸站位尽管具有平均最高的叶绿素a含量,但其颗粒有机碳和GlcN/GalN却没有明显的高值,可能是受到沉积物再悬浮过程的影响,使其有机质来源和含量具有一定沉积物的特征。

长江口附近海域颗粒态氨基糖含量为1.2~107.0 nmol/(mg dw),其中葡萄糖胺和半乳糖胺平均约占95%。长江口CJ断面近岸的初级生产力在春季较高而秋季较低,从春季到秋季,近岸颗粒物中GlcN/GalN从大于3降至小于3%AS-OC也出现降低,指示了其颗粒有机质从浮游生物和细菌的混合来源向细菌来源为主进行转变,而秋季升高的%AS-N及水体较低的溶解氧则表明其颗粒有机质在秋季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降解,但降解程度不高。长江口CJ断面外海一侧的初级生产力在春季较低而秋季较高,从春季到秋季,其颗粒物中GlcN/GalN从小于3到大于8%AS-OC%AS-N也从小于3到大于5,表明其颗粒有机质来源从细菌向浮游生物转变。根据Mur估算,春季和秋季新鲜细菌有机质分别占长江口典型断面颗粒有机碳10.8±3.7%40.5±19.1%,表明细菌对长江口颗粒有机碳具有较大贡献,且秋季的贡献更为明显。秋季外海浮游生物和细菌有机质贡献同时升高,表明其有机质的组成相比于春季更为新鲜,其生物可利用性更高。

2)与颗粒物相比,黄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中葡萄糖胺/胞壁酸和氨基糖的碳、氮归一化含量较低,指示了其降解程度整体高于颗粒物,但由于氨基糖相较于总有机质表现为相对富集的状态,因此沉积物有机质的降解处于初级阶段,仍具有较高活性。细菌有机质同样是黄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新鲜细菌有机质对研究海域沉积有机碳的贡献率平均为21.5%。上层水体有机质的沉降对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和降解状态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水深较浅的近岸区域。泥质区相比于非泥质区其有机碳、氮含量更高,但其与有机质的来源和降解程度没有绝对关系。东海泥质区比非泥质区有机质中几丁质成分更高,有机质更新鲜,而黄海泥质区则比非泥质区有机质中有更多的低活性细菌残体,其整体降解程度更高。

南黄海及长江口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氨基糖含量为0.18~8.25 nmol/(mg dw),其中葡萄糖胺和半乳糖胺平均约占95%。在南黄海典型断面,GlcN/GalN在两个季节所有站位均小于2,指示了细菌是南黄海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外海泥质区相比于近岸非泥质区其沉积物中有机碳、氮含量更高,体现了粒度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泥质区沉积物胞壁酸含量同样较高,但其在有机碳中的含量却较低,指示了泥质区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并非来自新鲜细菌有机质的贡献。表层沉积物中较高的%AS-OC%AS-N 表明有机质已产生一定程度的降解,但由于中等活性的氨基糖相比于总有机质仍然相对富集,因此沉积物总有机质的降解可能处于初期至中期水平。泥质区更高的GlcN/Mur则指示了其有机质的降解程度比近岸非泥质区更高。根据较低的GlcN/GlcN推测外海泥质区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可能来源于降解程度较高的细菌有机质的贡献。根据胞壁酸估算,南黄海典型断面表层沉积物中较为新鲜的细菌有机质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在春季和秋季分别为28.2±8.6%21.7±8.7%,季节差异不大。

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中氨基糖含量为0.48~7.23 nmol/(mg dw),其中葡萄糖胺和半乳糖胺约占95%GlcN/GalN在两个季节所有站位均小于2,说明细菌是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近岸泥质区相比于远岸非泥质区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同时其GlcN/GalN和胞壁酸含量也更高,表明了泥质区有机质中含有更多的几丁质及新鲜细菌有机质。尽管GlcN/GalN表明了有机质主要为细菌来源,但表层沉积物中%AS-OC%AS-N却高于细菌中的特征值(分别为3.65±1.66%4.49±1.98%),说明有机质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降解。同时,近岸泥质区比远岸非泥质区具有较低的GlcN/Mur,说明泥质区中有机质比非泥质区更新鲜。秋季相比于夏季,东海泥质区水体叶绿素a含量降低,沉积物中有机碳、氮含量下降,同时GlcN/GalN略有降低,Mur含量升高,说明夏季水体沉降至表层沉积物的有机质在秋季逐渐转变为细菌有机质,并且这种来源的变化在生产力较高的近岸更为明显,表明近岸水体颗粒物的沉降对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夏季水体叶绿素a含量较高,其与沉积物中的胞壁酸具有正相关关系,而秋季水体叶绿素a含量较低,其与沉积物中胞壁酸的相关性消失,同样说明水体颗粒物沉降对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来源的影响。根据胞壁酸估算,东海内陆架表层沉积物中较为新鲜的细菌有机质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在春季和秋季分别为13.1±6.4%28.5±17.9%,具有秋季高于春季,近岸泥质区高于远岸非泥质区的特征。

沉积物与颗粒物相比,其较低的GlcN/GalN表明其有机质主要为细菌来源,而颗粒物中较高的GlcN/GalN则表明其有机质具有更高的浮游生物来源。沉积物中指征有机质来源的氨基糖指标如GlcN/Mur%AS-OC%AS-N受到更多的降解过程影响而升高,从而在指征来源时与GlcN/GalN等不易受降解影响的指标相矛盾,说明了表层沉积物整体的降解程度高于水体颗粒物。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海洋化学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56852]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任成喆. 黄东海颗粒物/沉积物中的氨基糖及其对有机质溯源和降解的指示[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