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溃决人工结构体滞洪效果实验研究
陈晓清1; 赵万玉1,2; 高全1,2; 贾世涛3; 朱兴华1,2
刊名山地学报
2011
卷号7期号:3页码:217-225
关键词堰塞湖 溃决 人工结构体 滞洪
ISSN号1008-2786
DOI10.16089/j.cnki.1008-2786.2011.02.015
其他题名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Effect of Man-made Structure Controlling Dam-break Flood
产权排序1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汶川地震后唐家山、小岗剑等堰塞湖的应急处置中都采用了开挖泄流槽这一措施,但出现了溃决流量超过了下游城镇防洪标准的危险情景。为控制堰塞湖排泄洪水超过下游区域的防护能力,排泄后期在泄流槽中加入人工结构体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措施。通过室内模型实验,在泄流槽排泄后期抛投不同型式的人工结构体进行流量调控,包括四面体实体结构、四面体实体结构串、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和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串4种型式。通过抛投人工结构体与未抛投人工结构体的对比实验,发现:1.前者比后者溃决洪峰流量减小了26.6%61.7%,说明人工结构体在控制溃决洪峰流量方面有显著效果;2.通过流量综合分析,提出人工结构式优选次序为: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串、四面体实体结构串、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四面体实体结构;3.从残留体高度上看,未抛投人工结构体的坝体残留高度为原始坝高的1/3,堰塞体后部基本上是冲刷到底,而抛投了人工结构体的坝体残留高度为原始坝高的1/2,说明人工结构体控制堰塞坝下切侵蚀方面有较显著的效果。且从制作工序、制作时间和制作成本三方面,探讨了四面体实体和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的适用性,在施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使用四面体实心框架结构更为理想。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4222554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6004]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陈晓清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晓清,赵万玉,高全,等. 堰塞湖溃决人工结构体滞洪效果实验研究[J]. 山地学报,2011,7(3):217-225.
APA 陈晓清,赵万玉,高全,贾世涛,&朱兴华.(2011).堰塞湖溃决人工结构体滞洪效果实验研究.山地学报,7(3),217-225.
MLA 陈晓清,et al."堰塞湖溃决人工结构体滞洪效果实验研究".山地学报 7.3(2011):217-22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