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华南植物园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研究领域
1992-2015年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动态
2); 褚国伟1; 孟泽1; 刘世忠1; 夏艳菊1; 2); 熊鑫(1; 徐姗1; 张倩媚1; 周国逸1
刊名植物生态学报
2018
卷号42期号:04页码:442-452
关键词林分密度  生物量  多样性  长期  季风常绿阔叶林
英文摘要季风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南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其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该森林能为该地区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该文利用1992–2015年共24年的长期定点监测数据,从群落种类组成、生物量、径级、密度等数量特征方面研究了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到2015年该森林群落林分个体密度增加了42.7%,总生物量减少了5.1%;24年间基于生物量的β多样性指数群落差异为37.4%,基于个体数的差异则高达65.6%;2)灌木和小乔木的个体数剧增,生物量增大,中乔木和大乔木的个体数变化虽不显著,但生物量显著降低;3)小径级(胸径<15 cm)个体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他径级个体数也有显著变化,但各径级生物量变化基本不显著;4)香楠(Aidia canthioides)、鼎湖血桐(Macaranga sampsonii)、柏拉木(Blastus cochinchinensis)等物种个体数急剧增加,锥(Castanopsis chinensis)、木荷(Schima superba)、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等树种生物量大量减少,白颜树(Gironniera subaequalis)、窄叶半枫荷(Pterospermum lanceifolium)等树种生物量增加,这些物种是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贡献者。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在1992–2015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演替、虫害和气候变化等影响有关。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210.77.82.179/handle/2SCSIERX/2175]  
专题研究领域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 广州 510650;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2),褚国伟,孟泽,等. 1992-2015年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动态[J].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04):442-452.
APA 2).,褚国伟.,孟泽.,刘世忠.,夏艳菊.,...&邹顺.(2018).1992-2015年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动态.植物生态学报,42(04),442-452.
MLA 2),et al."1992-2015年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动态".植物生态学报 42.04(2018):442-45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