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华南植物园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研究领域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碳循环研究进展
闫俊华3; 王世杰1,2; 刘再华1,2; 倪健1,2; 刘秀明1,2
刊名地球与环境
2017
卷号45期号:01页码:2-9
关键词碳循环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  喀斯特作用碳汇效应
英文摘要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碳循环路径与过程基本清晰,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明显不同,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雨热同季、地质构造背景与碳酸盐岩可溶性的耦合,导致碳酸盐岩中大量封存的碳重新进入生态系统碳的循环;二元三维结构中地下空间CO2具体动态变化性,可视为次级碳库,影响生态系统碳的循环过程;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均有利用HCO3-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新途径;发现了碳酸盐岩快速的风化作用与水生植物生物碳泵的耦合机制,喀斯特作用碳汇效应得以确证。但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碳循环的研究还存在明显不足:喀斯特作用碳汇量的估算受到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正负机制、外源酸等多因素的挑战,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植被、土壤与岩石、地下空间次级碳库、大气、大气降水存在复杂的多界面作用过程,碳的通量及迁移转化机制仍不明确。未来研究应重视:针对喀斯特地区特点的新研究方法、技术的研发;喀斯特关键带理念的统领;联网长期观测;模型的集成与创新。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210.77.82.179/handle/2SCSIERX/2151]  
专题研究领域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贵州 普定 562100;
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81;
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州 51065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闫俊华,王世杰,刘再华,等.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碳循环研究进展[J]. 地球与环境,2017,45(01):2-9.
APA 闫俊华,王世杰,刘再华,倪健,&刘秀明.(2017).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碳循环研究进展.地球与环境,45(01),2-9.
MLA 闫俊华,et al."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碳循环研究进展".地球与环境 45.01(2017):2-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