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藏羚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与种群历史动态———线粒体DNA D-loop序列的分析;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history of Chiru (Pantholops hodgsoni): inferred from partial mtDNA D-loop sequences
作者都玉蓉
答辩日期2008-06-05
其他责任者苏建平
英文摘要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是青藏高原特有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青海省、新疆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四川省海拔3 700~5 500米的高山荒漠草原,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濒危野生动物物种,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近几十年来,藏羚羊面临栖息地毁坏、惨遭猎杀等严重威胁,致使其生境破碎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其生存状况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本研究采用DNA测序技术对藏羚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进行测序,通过分析我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6个藏羚种群(PA、PB、PC、PD、XJ、XZ)共312个样本(35条序列从GenBank获得)的序列变异,分析和探讨了我国藏羚羊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基因流、遗传分化、种群历史动态及历史成因。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所测的藏羚羊(n=312)385 bp的mtDNA D-loop片段中共检测到110个变异位点,包括43个单突变位点和67个简约信息位点。基于上述突变位点,共检测到232种单倍型;而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分别高达0.9970±0.0007和0.02653±0.01343,以上表明藏羚羊具有丰富的mtDNA遗传多样性。 2.由藏羚羊单倍型网络关系图可以看出,各种群的单倍型交错分布于整个网络关系中,表明藏羚羊种群不存在显著的地理结构,且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流。 3.藏羚羊各种群间存在较强的基因流。除PA—>PD、XJ—>PD、PD—>PC的基因流较小外(分别为0.52头/世代、0.13头/世代和0.41头/世代),其余各种群对相互间基因流(迁入与迁出)均大于1,与藏羚羊迁徙产仔的生活习性相符;且自1百万年以来,藏羚羊种群间基因交流频次随时间呈逐步上升趋势。 4.AMOVA结果显示,种群内遗传变异占96.61%,而种群间的变异仅为3.39%,说明地理分化不大;但依据单倍型频率计算的固定指数却表明藏羚羊种群的地理分化已达到显著水平(P<0.01) 5.藏羚羊种群在过去100万年期间,种群规模总体上呈增长趋势,约增长了31.72倍。在这一时间段内,藏羚羊种群规模的变化并不表现为持续增长,而是经历了一个缓慢增长 —> 快速增长 —> 种群减少的波动过程。 6.藏羚羊在1 My BP~0.18 My BP期间种群规模呈稳定增长趋势;而在0.18 My BP~42.95 ka BP期间以较快速度增长,这与近百万年来青藏高原的气候事件存在较好的相关;在42.95 ka BP~10.74 ka BP期间,藏羚羊种群急剧增长,表明该时期青藏高原气候特征、植被等适合藏羚羊生存、繁殖。 7.近1万年以来,藏羚羊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藏羚羊种群的下降可能与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加剧密切相关。
出处藏羚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与种群历史动态———线粒体DNA D-loop序列的分析.都玉蓉[d].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2008.20-2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nwipb.ac.cn/handle/363003/3030]  
专题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都玉蓉. 藏羚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与种群历史动态———线粒体DNA D-loop序列的分析,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history of Chiru (Pantholops hodgsoni): inferred from partial mtDNA D-loop sequences[D]. 20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