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小麦农艺性状在四川-青海两地种植的表型差异及QTL定位分析
作者高亚婷
答辩日期2013
其他责任者刘登才 ; 张怀刚
英文摘要小麦受多基因位点控制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影响。青海春麦区和四川冬麦区的生态环境差异大,弄清小麦重要农艺性状在四川-青海两地种植时的表型变化规律,可为小麦生态适应性研究和小麦分子育种提供参考。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利用三套遗传群体[两套加倍单倍体群体(DH)和一套重组自交系(RIL)]的435个株系,在两地进行的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
1. 青海春麦区和四川冬麦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差异,导致四川点三个群体的株高、穗长、小穗数、小穗着生密度平均值均比青海点高,而青海点的千粒重比四川点高。
2.在四个试验地-年度环境条件下,均没有检测到稳定表现的QTL位点,表明QTL与环境互作的影响强烈。但是,两个株高QTL相对稳定。其中,DH1群体在2011年青海黎明和四川温江两点控制株高的QTL定位在1A染色体的标记Glu-A1附近;RIL群体在2011年青海黎明和2012年青海李家台两点控制株高的QTL定位在5B染色体的标记wPt-2992附近。
3. 鉴定出同一位置控制不同性状的QTL。1A染色体上的一个QTL既控制种子长度又控制种子宽度,表明该QTL可能与细胞大小有关;7A染色体上的一个QTL,既控制小穗数又控制穗长,这可能是小穗数影响了穗长;2A染色体上的一个QTL,既控制小穗着生密度,又控制千粒重,这可能是小穗着生密度影响了千粒重;3B染色体上存在一个QTL,既控制小穗着生密度又控制穗长,这可能是小穗着生密度影响了穗长;3D染色体上的一个既控制千粒重又控制粒宽的主效QTL位点,其增效效应来自人工合成小麦SHW-L1,这是一个QTL产量育种的重要候选位点。该QTL位点可能源于野生二倍体物种节节麦AS60,因为SHW-L1的D染色体组来自于节节麦AS60。
出处高亚婷. 小麦农艺性状在四川-青海两地种植的表型差异及QTL定位分析[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nwipb.ac.cn/handle/363003/4002]  
专题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高亚婷. 小麦农艺性状在四川-青海两地种植的表型差异及QTL定位分析[D]. 201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