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高超声速飞行器红外窗口主动冷却技术研究
作者舒开才
答辩日期2019-05-28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李帅辉
关键词高超声速飞行器,红外窗口,主动冷却,蓝宝石
其他题名Research on Active Cooling Technology of Infrared Windows for Hypersonic Vehicles
学位专业流体力学
英文摘要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大气层内高马赫巡航飞行或再入时,气动加热使得红外光学窗口温度迅速上升,高温气体和红外窗口引起的气动光学效应导致红外导引头识别概率、跟踪精度等性能下降,甚至因探测器响应饱和而失效。为保证红外窗口正常工作并提高其性能,需对其采取制冷措施,常见的冷却方式有内冷、外冷两种。美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红外窗口主动冷却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已成功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我国也于九十年代末对主动冷却内冷方案开展了初步探索,但迄今为止,公开文献尚未见全面、系统的研究报道。

本文对国内外红外窗口冷却技术进行了综合调研,开展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红外窗口强度计算和温度影响分析,完成了红外窗口主动冷却内冷方案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综合考虑红外光学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光学性能,结合大气红外窗口探测波段,选择蓝宝石作为中波红外窗口材料,并应用薄板理论进行了圆形和矩形红外窗口的强度分析,根据结构强度设计准则得到了红外窗口最小厚度与载荷、特征长度的关系。典型情况下,直径60mm的圆形红外窗口最小厚度为3.82mm;边长60mm的正方形红外窗口最小厚度为4.46mm

其次,应用气动热工程算法分析了高超声速飞行器驻点、头部热流分布,计算获得了典型飞行条件下红外窗口的温度范围,当红外窗口表面热流为100kW/m2时,初始温度为300K的蓝宝石加热40s时温度约为600K。为进一步研究红外窗口温度对探测系统性能的影响,计算分析了蓝宝石窗口中波红外发射率和透过率随温度、厚度的变化规律,开展了窗口热辐射效应的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定量获得了温度、厚度等对蓝宝石红外窗口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宝石窗口温度升高会导致发射率增加、透过率降低。如,5mm厚窗口从293K分别增加到373K473K时,发射率相应提高了13.7%32.9%,透过率降低了1.7%3.2%。当红外窗口温度较高时,自身热辐射显著增强,从而大幅降低了探测系统的有效动态范围。计算结果表明,积分时间为2ms的红外探测器探测目标时,蓝宝石红外窗口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473K

再者,本文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红外窗口内冷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冷却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了一款直径63mm、厚度8mm,侧面开有2mm×2mm环形内冷却通道的红外窗口,应用有限元软件研究了冷却剂种类、流速、初始温度以及冷却通道截面形状等因素对红外窗口内冷效率的影响。冷却介质采用流速1m/s、初始温度275K的软化水,冷却通道截面尺寸为2mm×2mm时,当红外窗口表面热流为100kW/m2时,相比无冷却时红外窗口最大降温可达150K,表面热流为25kW/m2时,降温约为70K

最后,本文还开展红外窗口主动冷却实验研究,分别利用电热风机和电高温加热炉模拟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流和稳定环境工作温度。采用热流密度为25kW/m2的电热风机长时间加热蓝宝石红外窗口时,通入初始温度290K、流速1m/s的冷却介质水,红外窗口温度下降了约65K。高温加热炉温度为473K523K时,通入初始温度为290K、流速为1m/s水,红外窗口最高温度分别下降了140K170K

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高超声速飞行器红外窗口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79082]  
专题力学研究所_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舒开才. 高超声速飞行器红外窗口主动冷却技术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