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黄河河口泥沙扩散及周围海区岸滩稳定性研究
作者黄海军
答辩日期1991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英文摘要本文根据历年来黄河口及邻近海域的沉积物、悬浮体调查资料(1961年3月-10月、1984年、1989年枯、洪季(笔者参加)等及海岸带调查);1855年以来的海图资料;1975年以来逐年卫片资料及黄河口海域遥感卫片解译分析报告等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同时,本文进行了如下工作:(1)对黄河口海区悬浮泥沙的光谱特征进行了野外实测、室内分析;分析了黄河河水的光谱特征;(2)野外测量了莱州湾南岸海滩滩面物质光谱反射特征,对典型样品取样,分析其粒径及其与光谱反射的关系;(3)分析了自1975年以来黄河口海域的卫片,运用计算机处理CCT;(4)对1961年、1989年底怪沉积物粒度参数及粘、砂含量作了模糊数学分析;(5)对黄河三角洲古岸线、水深作了对比,并用卫片资料分析岸线(现代)的动态变化;(6)对黄河三角洲岸滩进行了模糊动态分类。本文定量分析悬浮泥沙含量与光谱反射峰值波长的关系,得出在黄河口邻近海域、悬沙含量跨度大的地区,在用卫星资料定量计算悬沙含量时,应用分段式回归方程式:在高含量区,以TM4解译较好,相反则用TM3解译为宜。本文首次在该地区用卫星遥感资料与准同步海上观察资料进行相关分析,两者相关系较高,其中以TM4尤高些。针对大气程辐射对卫星资料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简易的大气校正方法,取得较好的结果。同时,结合不同时相的卫片分析,我们对黄河口海域泥沙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作了详细的论叙。对1961年和1989年5月两次表层底质的粒度参数及粘、砂含量等要素进行模糊分类,得出黄河泥沙扩散的主要方向在1961年时,主要向北、西北、西及东北,少量向东、东南方向扩散。1989年黄河泥沙的扩散方向主要为东北、东南、西南及向东,少量泥沙向西北沿三角洲岸滩扩散。不同时期实测泥沙分布,岸线变化及卫片的泥沙分布型式证实了上述结论。本文首次研究了莱州湾潮滩表层沉积物粒径组成与光谱反射率的定量关系,得出其最侍研究波段。对不同时期地形图的岸线,等深线、坡度变化的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岸段的变化特征。用卫片对岸线动态的定量分析表明,仅在河口等快速变化的地区以及较长时段的岸线变化情况适用,而在变化较小的岸段以及时段较短时,其计算结果误差较大。本文最后提出一种考虑多因素综合作用、并能突出主导因素的模糊动态分类,分类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它为海岸动态性的研究提出了新方向。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04
页码89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988]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海军. 黄河河口泥沙扩散及周围海区岸滩稳定性研究[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199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