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
作者余朝华
答辩日期2008-05-25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授予地点海洋研究所
导师吴时国
关键词走滑断裂 走滑位移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郯庐断裂带
其他题名Study of strike-slip structure feat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east Jiyang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学位专业海洋地质学
英文摘要研究区位于郯庐断裂中段与济阳坳陷的构造结合部,区内走滑构造广泛发育,主要的走滑断裂有7条,分别是郯庐断裂带的东西两支、垦东断层、孤东断层、长堤断层、埕东断层和发育于垦东凸起中部的浅层走滑构造带。走滑构造带与油气富集带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通过对研究区内二维、三维地震测线和平面构造图的精细解释和分析,分别揭示了各走滑断裂在平面、剖面和三维空间上的构造形态。根据走滑断裂及其伴生构造的平面和剖面上的几何学特征,将研究区内的走滑断裂划分为三种类型:成熟型走滑断裂、隐伏型走滑断裂、不连续型的走滑断裂。 从理论模式研究入手,推导了拉分盆地中盆地的走滑速率与沉降速率之间的关系,证实了走滑速率同盆地的几何形状参数、最大沉降深度和盆地的沉降速率存在着稳定的数值关系。通过对莱州湾地区潍北凹陷基底沉降历史的分析,建立了潍北凹陷沉降速率与郯庐断裂中段走滑速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式,进而求出郯庐断裂中段新生代右行走滑位移量的大小为40km。 运用2DMove软件,对研究区内四条典型剖面进行构造复原,计算出了各条剖面每个时期的伸展参数,对研究区构造活动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规律。通过运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恢复了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早期研究区内的构造应力场和应变场,揭示了扭张作用是研究区内走滑断层开始走滑的主要原因。 通过上述分析,结合对究区内近几年勘探开发成功和失败的实例分析,全面探讨了走滑活动对于油气成藏“生”、“储”、“盖”、“圈”、“运”、“保”各因素的影响。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04
页码15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764]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余朝华.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D]. 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