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可重构制造系统方法论框架研究
作者程凯1,2
答辩日期1999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授予地点沈阳
导师王成恩
关键词动态 灵活 制造业 制造模式 可重构制造模式 供应链 虚拟企业 组织重构 生物制造 分形公司 敏捷制造 整子制造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专业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
英文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及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还有资源的匮乏给制造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按照传统的制造模式无法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制造需求,比如要求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日益湍动变化的市场状况,在制造过程中对环保、资源等问题的考虑,对社会的综合满意度方面的要求等等这些约束迫切呼唤着用一种新的制造模式来解决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本课题对各种目前流行的制造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后得出结论,未来的制造模式应当是一种具有灵活可重构能力的制造模式。本课题从理论体系建立的完整性要求出发,对制造模式的历史、现状以及可重构制造模式的有关理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论文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研究:1)综述了制造业的意义、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进一步论述了先进制造模式研究的重要性和可重构制造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基本性质。2)定义了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等基本的概念与术语、详细归纳及分析了人类工业社会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的特征。3)叙述了目前国际上正在进行的制造模式研究状况,比较了敏捷制造、生物制造、整子制造和分形公司等基本概念和特征等。4)研究了制造环境变化对制造系统的需求,结合对目前一些先进制造模式进行比较之后的结论,提出了未来的制造系统必须具备快速变化的能力,即可重构能力。叙述了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基本内容。5)对可重构制造系统应该具备的性质发模块化、自治性和自组织原理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探讨,并且对多agent系统和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6)从制造系统组织进程的概念入手,给出了对企业组织进行重构的方法和过程的重构问题。7)最后对可重构制造的意义进行了总结,对其研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语种中文
产权排序1
公开日期2010-11-29
页码249页
分类号TH166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210.72.131.170//handle/173321/595]  
专题沈阳自动化研究所_沈阳自动化所知识产出(2000年前)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程凯. 可重构制造系统方法论框架研究[D]. 沈阳.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199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