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视障青少年及其父母的残疾人态度和自尊—内隐、外显的视角
作者杨勇
答辩日期2018-0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导师韩布新
关键词视障青少年 内隐残疾人态度 外显残疾人态度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Visually-impaired Adolescents' And Their Parents' Attitude Toward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elf-esteem: Implicit And Explicit Perplectives
学位专业健康心理学
英文摘要

古今中外,残疾人始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其中,对残疾人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消极的残疾人态度对残疾人的教育、就业、医疗康复、社会融入以及心理健康等均有不利影响。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残疾人态度的基本情况、残疾人态度的影响、残疾人态度的测量方法以及残疾人自尊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两个研究探讨残疾人态度、自尊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泰安盲校的25名学生(平均年龄13.88,标准差1.88,男生17人,女生8人)为被试,挑选出残疾人内隐态度、内隐自尊所需要的概念词和属性词。研究一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被试为北京盲校和天津盲校的60名视障青少年家长(母亲38人,父亲22人,平均40.6岁,标准差4.98,听力均正常;实验二被试为北京盲校、天津盲校的49名视障青少年(男生34人,女生15人;平均14.17岁,标准差1.91),听力均正常。两个实验均以内隐联想测验和残疾人态度量表(SADP)测量被试的外显、内隐残疾人态度。研究二被试是同一批视障青少年(男生35人,女生16人;平均年龄14.14岁,标准差1.88),以内隐联想测验和自尊量表测量被试的内隐、外显自尊。数据分析表明:1)视障青少年的父母对残疾人持有积极的外显残疾人态度、消极的内隐残疾人态度,二者不相关。2)视障青少年对残疾人也持有积极的外显残疾人态度、消极的内隐残疾人态度,两者存在中等偏低的相关。3)母亲的外显残疾人态度以及行为误解与视障青少年外显残疾人态度的悲观绝望维度相关,也与视障青少年的内隐残疾人态度相关。4)视障青少年持有积极的内隐自尊,且内隐、外显自尊不相关;5)视障青少年的外显自尊水平高者,其父母的外显残疾人态度也好;6)视障青少年的内隐、外显残疾人态度与其外显自尊相关。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视障青少年及其父母均持有积极的外显残疾人态度和消极的内隐残疾人态度,且视障青少年的残疾人态度与母亲的外显残疾人态度有关;2)视障青少年具有积极的内隐自尊,且内隐、外显自尊不相关;3)视障青少年的外显自尊与父母的外显残疾人态度以及其自身的残疾人态度有关。

语种中文
页码5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8882]  
专题心理研究所_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勇. 视障青少年及其父母的残疾人态度和自尊—内隐、外显的视角[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