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6 ka BP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圆沙绿洲的演化[C]
张峰; 周兴佳; 王涛; 海米提·依米提; 新疆大学 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46; 中国科学院 新疆生态与地理所,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科学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 新疆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乌鲁木齐 830054
2011
会议地点乌鲁木齐
关键词塔克拉玛干 克里雅河 尾闾绿洲 圆沙古城 年代学
英文摘要汉及更早时代塔里木盆地绿洲的研究工作少见.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克里雅河现代绿洲尾闾达理雅博依以西的古河道,对圆沙古城遗址(38°52'N,81°35' E)所在的干三角洲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陶石器残片、砍剁木及铜器小件等古人类活动遗迹点百余处,采集到能够反映古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变迁的14C年龄样品14个及沉积物光释光(OSL)年龄样品5个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圆沙古城及其周围的绿洲至少约2.6 ka BP于春秋时代(公元前716~475年)就已存在;约2.2 ka BP,流经古城遗址的古河道曾发生断流,绿洲主体随克里雅河东迁至喀拉墩—带,成为史载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5年)塔里木丝路南道古国扜弥重要领地;约1.9 ka BP,克里雅河曾再次在圆沙古城一带发育绿洲,该绿洲属东汉(公元24~220年)扜弥国,约至1.6 ka BP与精绝和楼兰等塔里木盆地古绿洲同期废弃.圆沙等古绿洲的发育演变暗示,塔里木盆地铁器时代文明的开始可能与我国西部的2.8 ka BP冰进事件有关,而其约1.6kP的消亡则与塔里木盆地精绝和楼兰等古绿洲的衰退可能有相似的原因.应用地貌学和考古学对圆沙干三角洲的年代学分析,为汉代及之前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演化与环境变迁研究提供了证据.
资助机构中国地理学会
会议录出版者万方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会议论文
源URL[http://ir.xjlas.org/handle/365004/11661]  
专题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_研究系统_荒漠环境研究室
通讯作者新疆大学 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46; 中国科学院 新疆生态与地理所,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科学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 新疆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乌鲁木齐 830054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峰,周兴佳,王涛,等. 2.7~1.6 ka BP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圆沙绿洲的演化[C][C]. 见:. 乌鲁木齐.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