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含铬或锰的新型固氮酶的纯化, 特性和结晶—棕色固氮菌突变种UW3中CrFe蛋白和MnFe蛋白的研究
作者赵颖
答辩日期2005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导师黄巨富
关键词棕色固氮菌突变种 UW3/Cr 和 UW3/Mn CrFe 蛋白 MnFe 蛋白 蛋白质纯化 特性和结晶
其他题名Pur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of novel nitrogenase containing Cr or Mn——Study on CrFe protein and MnFe protein in Azotobacter vinelandii mutant UW3
学位专业植物学
英文摘要以含MnSO4或Na2CrO4的无钼无氨的修改Burk’s培养基, 培养不能合成含钼固氮酶体系的棕色固氮菌 (Azotobacter vinelandii Lipmann) 突变种UW3, 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MnSO4或Na2CrO4的加入有助于促进其生长。 菌体生长和C2H2还原活性曲线测定结果表明, 这种促进作用很可能是通过Mn或Cr取代Mo, 参与组装固氮酶中心原子簇, 从而影响固氮活性而实现的。 利用阴离子交换 (DEAE-52和Q-Sepharose FF) 和凝胶过滤 (Sephacryl S-200) 柱层析从两种菌体中纯化得到固氮酶组分Ⅰ蛋白 (分别命名为MnFe蛋白和CrFe蛋白), 并对其进行了特性研究。 厌氧天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 和SDS-PAGE结果显示, 两种蛋白均为两种亚基组成的四聚体。 亚基可以与OP MoFe蛋白抗体发生免疫反应, 分子量分别略小于野生种OP MoFe蛋白的α和β亚基。 CrFe蛋白的C2H2还原活性, Ar下放氢活性和固氮活性分别相当于OP MoFe蛋白的36%, 38%和43%, 而MnFe蛋白活性相当于OP MoFe蛋白的50%左右, 并且两种蛋白与OP MoFe蛋白具有相似的固氮电子利用率。 对两种蛋白金属含量的测定证实其中分别含有Mn和Cr, 但仍存在少量Mo污染。 与OP MoFe蛋白相比,这两种蛋白圆二色谱的摩尔椭圆率 ([θ]) 除在450nm较接近外,在可见光区的其它波长处均显著降低。 与DT还原OP MoFe蛋白相似, CrFe蛋白和MnFe蛋白具有g≈4。3、3。7和2。0的特征EPR信号, 但各处信号强度比例不同。 在对污染Mo可能引起的信号进行校正后,CrFe蛋白的三个信号强度分别相当于DT还原OP MoFe蛋白的20%, 0%和10%, 而MnFe蛋白则分别相当于112%, 49%和65%。 上述结果表明, CrFe蛋白和MnFe蛋白与OP MoFe蛋白金属原子簇的主要差异很可能在于FeMco (M=Cr, Mn或Mo)的M种类, 而P-cluster结构和组成均未见大的差异。 利用气相扩散悬滴法对MnFe蛋白和CrFe蛋白结晶条件进行了筛选和初步优化, 确定了以Tris/Hepes, NaCl, MgCl2和PEG 8000为主要变量的沉淀剂体系, 寻找各组分对于晶体生长的最适浓度。 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应用气相扩散坐滴法和液-液扩散法对两种蛋白结晶条件的优化。 在一定条件下, 两种蛋白分别通过液-液扩散法获得了优质大单晶。 对从CrFe蛋白和MnFe蛋白制备物中培养出的蛋白质晶体的SDS-PAGE鉴定显示, 晶体由与OP MoFe蛋白相似的两种亚基组成。 通过 “神舟三号” 飞船搭载实验探讨了空间微重力对于厌氧蛋白质结晶的影响, 结果表明, 微重力有助于避免孪晶形成, 并具有长期培养后获得适于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的优质大单晶的潜在前景。 结合空间科学使固氮酶结构与功能研究得以发展, 这项工作是有意义并且可行的。
语种中文
页码10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4170]  
专题中科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颖. 含铬或锰的新型固氮酶的纯化, 特性和结晶—棕色固氮菌突变种UW3中CrFe蛋白和MnFe蛋白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0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