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SPAC系统水运动的观测与仿真
作者牛海山
答辩日期2000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导师陈佐忠
关键词草原学 植物生态学 水流运动 蒸腾作用 蒸散
其他题名Measurement and simulation of the water movement in the SPAC system in an typical plant community in Inner-Mongolian steppe
学位专业植物生态学
英文摘要草原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一种类型,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畜牧业基地。由于草原多处于半干旱区,所以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的水循环、水利用非常重要。本文对我国内蒙古草原区一个典型的群落-羊草群落的水分运动特征进行了定位观测,并在对这些观测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omosphere Continuum, SPAC)内的水流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 气孔是草原生态系统SPAC水流运动中最大的阻力项,是制约SPAC内水流通量的“瓶颈”,因此要想对该系统进行仿真首先必须建立精确的气孔导度(阻力)模型。根据1998~1999观测,羊草气孔导度主要受0~40cm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在日的时间尺度上,用普通的线性回归模型对日均气孔导度就可以实现精确的预测,R~2可以达到96%,但是在小时的时间尺度上,仅用0~40cm土壤含水量是不够的,必须同时考虑其它环境因子的作用、构建具有一定机理基础的模型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模拟精度。现有的具有机理性质的气孔导度模型大致可以分为“Jarvis-类”和“BWB模型”(或“光合-导度”模型)。但是它们都没有充分考虑土壤水分因素对气孔导度的重要作用,所以这不符和草原区的实际情况。本文构建了一个考虑土壤水分因素的气孔导度模型,并分析了环境因素之间的互作对气孔导度的影响程度,最后这个模型被应用到了SPAC系统能量平衡和蒸散过程的模拟中去。 在降水量正常的情况下,例如1999年(年降水量344mm),羊草群落的显热通量明显高于潜热通量;在特别干旱的情况下,例如 1997年(年降水量仅280mm左右),白天甚至可能出现潜热的逆向传递;但是在湿润的年份,例如1998年(年降水量507mm),潜热通量却与显热通量相当。 在模拟植物蒸腾和群落的蒸散时需要分析叶片和冠层能量平衡,此时,往往需要简化处理,为了使这种简化更符合实际情况,所以根据羊草叶片红外辐射温度的实测结果,对羊草叶片上的能量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阳短波辐射对叶片能量总收入的贡献率小于30%,而来自地表和天空的长波辐射却古总收入的约74%。叶片的热辐射为双向,占叶片能量总支出的约90%。显热与潜热交换的总和才占叶片能量总支出的10%,而且在所测的时间点上两者的平均值相近,各占5%左右。在能量平衡的各分量中,长波辐射部分表现为净支出,因而可以假设短波辐射为叶片的唯一能量来源。此时,热辐射消耗其中的59%,显热潜热消耗40.1%。 将冠层分成上中下三层,分别模拟了这三层叶片以及土壤表面的能量平衡动态。与实测的各层红外辐射温度进行了对比,发现模型预测的冠层温度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良好,但是对中下层叶片温度的预测偏低。对土壤表面温度的模拟效果不好。 由于1998年降水量很大,根据蒸渗仪的观测,2m土体出现了渗漏。渗漏的出现,使得生长季末0~2m土壤贮水量与生长季初相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由于渗漏使得80~120cm土层内的粗细交界面得以贯通,该层对其上层土壤水头的蓄持能力下降,所以在1999年即使降雨强度不大也会造成渗漏的再次发生,这使得1999年生长季各月份水分平衡表现为较大的净支出。因此,实现SPAC水流成功模拟应该考虑土壤质地的成层性,以及渗漏的问题。 根据1998年波文比、涡度相关和蒸发渗漏仪联合实验的结果,对三种方法监测内蒙古草原群落蒸散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三种仪器逐时、逐日蒸散回归关系极显著(P=0.000),但是涡度相关的测量值往往低于其它两者。分析认为蒸发渗漏仪在逐日或者更长的取样时间间隔上能够达到足够的精度,适合于作为长期监测内蒙古草原群落蒸散量的工具,但是,由于受风压等随机因素的影响,不适用于逐时或逐分的测量。波文比在无对流逆温的天气里可以精确地测定逐刻和逐时的潜热通量,适合于作为短期的监测工具,但在更复杂的气象条件下波动幅度较涡度相关大。涡度相关法能在较复杂的天气条件下稳定地反映逐刻、逐时和逐日的潜热通量变化。但是,在内蒙古草原区现实的野外条件下,涡度相关法尚难以作为长期蒸散监测的工具。 除了对上述三,种观测方法进行比对外,还有波文比与Penman-Moteith公式、涡度相关法与Penman-Moteith公式对蒸散的监测进行了对比,发现Penman-Monteith公式在1998和1999年都低估了蒸散。分析认为,对总蒸散的低估可能来自对土表蒸发的低估。 本文最后还对SPAC系统水流各部分的模拟进行了整合,希望得到一个对整个系统的水流循环进行动态仿真的模型。
语种中文
页码11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13992]  
专题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牛海山. 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SPAC系统水运动的观测与仿真[D].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0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