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黄土塬区农田水量平衡过程及其特征
作者甘卓亭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陕西
导师刘文兆
学位专业生态学
中文摘要在黄土高原,农田水分亏缺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该地区的农田水分平衡与循环特征有着重要意义。黄土高塬沟壑区是黄土高原主要地貌生态类型区之一,历来是所在省份的粮食主产区。本论文由位于黄土高塬沟壑区中部的中国科学院长武生态站的大型蒸渗仪与塬面径流小区的试验结果,就黄土塬区农田水量平衡过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1. 旱地冬小麦日蒸散各生育期分布特征。 冬小麦生长发育前期尽管土壤含水量高,但是叶积指数小,气温低,因而日蒸散量低;中期土壤含水量高,叶积指数增大,气温高,因而日蒸散量高;后期土壤水分亏缺加大,致使日蒸散量偏低,特别是在灌浆期土壤含水量接近实际无效含水量,小麦蒸腾作用受到抑制,导致该时段日蒸散量明显偏低。 2. 在试验条件下,冬小麦的初期阶段实际蒸散ETL低于参考作物蒸散ET0,而在后期阶段ETL高于ET0 在冬小麦生长的初期阶段,由于小麦植株一般较小,实际蒸散ETL低于ET0。在中期,小麦植株的蒸腾作用不断增大,使得ETL逐渐趋近于并超过ET0。在后期,由于受到水分胁迫以及作物蒸腾作用减小,使得实际蒸散ETL小于ET0 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生育期内ET0E601关系密切,变化趋势一致。 3. 塬面小坡度()条件下,随坡长加长和坡度减小径流表现出衰减的趋势,次降雨的径流深有玉米地<小麦地<裸地。 对于不同坡长的径流小区,由于径流沿途入渗,使得坡长较大的径流小区的径流深度小于坡长较小的径流小区。对于相同坡长的径流小区,径流深度随坡度的减小而减小。对于不同种植结构的径流小区,由于玉米植株的截留作用,使得玉米地次降雨的径流深度小于麦地和裸地。小麦地在生育期内蒸散耗水量大于裸地,使得其墒情较裸地差,再加上雨季前翻耕更使得其蓄水能力较裸地大,所以对于同次降雨麦地的径流深度小于裸地。 4. 不同坡度小麦地的土壤贮水量变化特征。 试验条件下,三种坡度()的冬小麦地在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变化依次为-274.9mm-285.6mm282.7mm。冬小麦的休闲期为土壤蓄水期,坡度对径流的影响显著,从而导致了土壤贮水量变化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
公开日期2011-06-28 ; 2011-07-14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3966]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甘卓亭. 黄土塬区农田水量平衡过程及其特征[D]. 陕西.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