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寄生鳜鱼的河鲈锚首吸虫的形态、嗜血特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高谦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导师聂品
关键词单殖吸虫 河鲈锚首吸虫 超微结构 嗜血特性 免疫原性 铅含量
学位专业水生生物学
中文摘要本研究对寄生鳜(Siniperca chuatsi)鳃部的河鲈锚首吸虫(Ancyrocephalusmogurndae)的超微结构、固着方式、嗜血特性、免疫原性以及对重金属铅的富集水平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了前附着器囊、两类感受器、分布于阴道口周围的微纤毛以及体表的饰纹等在光学显微镜下没有观察到的结构。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其表皮合胞体中具有四类分泌体;成虫眼点具有感杆小体,但没有晶状体,感杆小体可能起源于内质网;头瓣上的乳突状结构初步推断为皮下的非纤毛感受器,可能代表一类新的感受器类型;肠支上皮由扁平上皮细胞构成,X-光微区分析显示其中的残体含有铁;原肾焰基球中具有19根紧密排列的成焰纤毛;河鲈锚首吸虫的精子具1条轴索,无皮质微管;输卵管和卵模管均具有一层合胞体内衬;成熟的卵黄细胞具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众多的卵黄球;卵黄支管中的两类分泌体硫元属含量较高。另外,在实质层细胞中发现了病毒样颗粒。河鲈锚首吸虫的后固着器大多固着于鳃小片上,其成虫的后部完全为鳃组织增生物所包埋,河鲈锚首吸虫可能藉此增加固着的强度。利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了河鲈锚首吸虫成虫与幼虫以及鳜鱼血液中的铁元属含量,幼虫比成虫具有更高的铁含量,表明其寄生后不久便开始摄食宿主血液,在产卵之前其摄血量至少可达0.01-1.0μl。河鲈锚首吸虫的铅含量显著高于其宿主组织器官的铅含量。在所检测的宿主组织器官中,肝脏的铅含量最高。蛋白质电泳结合免疫印迹技术证实,全虫水溶性蛋白中分子量分别为83KDa和大于97.4KDa的两种组分免疫原性较强,且自然感染的鳜鱼和注射虫体抗原的鳜鱼都产生了特异性的抗体反应;间接荧光抗体实验显示,锚钩表面的荧光最强,提示锚钩腺分泌物可能是主要的抗原成分。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11-16
页码136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2598]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中科院水生所知识产出(2009年前)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高谦. 寄生鳜鱼的河鲈锚首吸虫的形态、嗜血特性及免疫原性研究[D].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