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隐头花序挥发物组成及其传粉榕小蜂寄主识别行为
张亭; 王波; 苗白鸽; 彭艳琼
刊名植物生态学报
2017
卷号41期号:5页码:549-558
ISSN号1005-264X
其他题名Chemical composition of volatiles from the syconia of Ficus microcarpa and host recognition behavior of pollinating fig wasps
英文摘要榕树(Ficus spp.)通过挥发性化学物质来吸引传粉榕小蜂(Agaonidae),这种特异性的化学信号释放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释放多种化合物的"泛化"模式,另一种是释放不常见单一化合物的"专化"模式。为揭示榕树(Ficus microcarpa)及其传粉榕小蜂Eupristina verticillata之间的化学通讯机制,该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榕树隐头花序不同发育期(花前期、雌花期传粉前后、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释放的挥发物,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挥发物成分,分析其变化动态,再通过Y型嗅觉仪检测榕树传粉榕小蜂对各发育期隐头花序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榕树隐头花序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共鉴定出21种,主要是脂肪酸衍生物、萜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不同发育期隐头花序的挥发物组分差异明显,雌花期传粉前后的挥发物差异表现为传粉后萜类化合物含量下降,脂肪酸衍生物含量增加,特别是传粉前含量较高的特征化合物2-庚酮和3-辛酮消失, D-柠檬烯含量下降,而可巴烯、环己烷和2-己烯醛含量上升。行为检测的结果也表明:雌花期隐头花序对传粉榕小蜂的吸引作用最强,而雄花期的隐头花序释放的挥发物对传粉榕小蜂有趋避作用,形成了对传粉榕小蜂"推拉"的互作模式。有多种化合物在榕树传粉榕小蜂的寄主识别过程中发挥作用,表明榕树及其传粉榕小蜂的互惠共生关系是通过多种化合物的"泛化"策略来维系的。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7-09-30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xtbg.org.cn/handle/353005/10614]  
专题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_协同进化组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亭,王波,苗白鸽,等. 榕树隐头花序挥发物组成及其传粉榕小蜂寄主识别行为[J]. 植物生态学报,2017,41(5):549-558.
APA 张亭,王波,苗白鸽,&彭艳琼.(2017).榕树隐头花序挥发物组成及其传粉榕小蜂寄主识别行为.植物生态学报,41(5),549-558.
MLA 张亭,et al."榕树隐头花序挥发物组成及其传粉榕小蜂寄主识别行为".植物生态学报 41.5(2017):549-55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