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频发流域物源区坡面植被群落特征
罗清虎1,2; 孙凡1,2; 吴建召1,2; 崔羽1,2; 林勇明1,2; 王道杰3; 吴承祯2,4
刊名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8
卷号24期号:4页码:681-688
关键词泥石流频发流域 植被恢复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ISSN号1006-687X
DOI10.19675/j.cnki.1006-687x.2017.10017
其他题名Characterizing the vegetation community in the provenance slope with highfrequency debris flow
产权排序3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为了解泥石流频发流域物源区坡面的植被特征和物种多样性,以蒋家沟流域沟谷南坡、北坡坡面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植被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数量组成进行样方调查,统计分析不同坡位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地上地下生物量,并将地上地下生物量与多样性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调查样地共发现植物49种,其中北坡33种、南坡23种,以草本植物为主,各坡位物种组成、重要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受到演替初期先锋性草本植物的影响;扭黄茅、拟金茅、荩草、田菁的重要值相对较大,它们对泥石流频发流域物源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为该地区的常见物种,可作为后期生态修复中的主要配置物种.不同坡位的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沟谷南坡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稳定区(2.311)>失稳区(2.161)>堆积区(2.036),北坡则表现为堆积区(2.626)>稳定区(1.338)>失稳区(1.057).生物量表现为稳定区>失稳区>堆积区,总体则为北坡高于南坡.基于以上结果,认为在泥石流频发流域物源区坡面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应加强对坡面失稳区的防治与保护,对堆积区进行合理整治,后期可通过人工引种乡土乔灌植物丰富物种组成,促进植被恢复和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发展.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321775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4369]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林勇明
作者单位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 350002;
2.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2;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 640001;
4.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南平 35430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罗清虎,孙凡,吴建召,等. 泥石流频发流域物源区坡面植被群落特征[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24(4):681-688.
APA 罗清虎.,孙凡.,吴建召.,崔羽.,林勇明.,...&吴承祯.(2018).泥石流频发流域物源区坡面植被群落特征.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4(4),681-688.
MLA 罗清虎,et al."泥石流频发流域物源区坡面植被群落特征".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4.4(2018):681-68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