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基于能量最小多尺度曳力模型的搅拌槽内气液两相流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及实验研究
李新菊; 管小平; 杨宁; 刘明言
刊名化工进展
2017
卷号36期号:11页码:4000-4009
关键词搅拌槽 气液两相流 电导探针 能量最小多尺度 计算流体力学
英文摘要

采用双电导探针和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涡轮桨搅拌槽内局部气液分散特性分别进行了实验和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研究。重点研究了转速对搅拌槽上下循环区局部气含率分布、全槽液相流场和湍动动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转速对上循环区气含率分布的影响大于下循环区,且上循环区气含率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CFD模拟比较了TOMIYAMA曳力模型和基于能量最小多尺度理论(EMMS)的DBS-Local曳力模型对局部气含率的预测结果。结果显示DBS-Local曳力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出不同搅拌转速下搅拌槽循环区气含率径向分布;TOMIYAMA曳力模型只能定量预测出低搅拌转速下(140r/min,280r/min)循环区的气含率分布,高转速下(420r/min,560r/min)该曳力模型不能模拟出下循环区壁面附近的气体,且低估了上循环区气含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pe.ac.cn/handle/122111/25112]  
专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作者单位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新菊,管小平,杨宁,等. 基于能量最小多尺度曳力模型的搅拌槽内气液两相流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及实验研究[J]. 化工进展,2017,36(11):4000-4009.
APA 李新菊,管小平,杨宁,&刘明言.(2017).基于能量最小多尺度曳力模型的搅拌槽内气液两相流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及实验研究.化工进展,36(11),4000-4009.
MLA 李新菊,et al."基于能量最小多尺度曳力模型的搅拌槽内气液两相流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及实验研究".化工进展 36.11(2017):4000-4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