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傣药小齿锥花和葫芦茶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张蓉婷
答辩日期2009-05-22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授予地点昆明植物研究所
导师罗晓东
关键词小齿锥花 葫芦茶 化学成分 环化异戊烯
其他题名Study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Dai Medical Plants―Gomphostemma microdon and Tadehagi triquetrum
学位专业药物化学
英文摘要本论文包括三章,第一、第二章分别介绍了小齿锥花、葫芦茶两种傣药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第三章综述了含环化异戊烯单位的黄酮类化合物。 我们运用了多种分离技术和结构鉴定方法特别是色谱法和波谱法,从2种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46个化合物,涉及到齐墩果烷型、羽扇豆烷型和木栓烷型三萜,甾体,克罗烷型二萜,脂肪酸,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其它芳香类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有6个:2个克罗烷型二萜和4个黄酮类化合物。 第一章 小齿锥花(Gomphostemma microdon)化学成分研究 小齿锥花(Gomphostemma microdon),又名木锥花,为唇形科锥花属植物,亚灌木,生于海拔640-1300米的沟谷或平地的热带雨林下,分布云南。其根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消炎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炎,气管、支气管炎,咳嗽痰多,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炎水肿,尿路结石。从小齿锥花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及相应的文献推定结构。其中新化合物2个,为克罗烷型二萜。 第二章 葫芦茶(Tadehagi triquetrum)化学成分研究 葫芦茶(Tadehagi triquetrum),又名剃刀柄、金剑草、百劳舌等,为豆科葫芦茶属植物。分布于广西、江西、广东、海南、福建等南岭地区。被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中,为民间常用中草药。性凉,味微苦、涩,具有清热解毒,消积利湿,杀虫防腐等功效,临床用于预防中暑,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急性肾炎、黄疸肝炎、肠炎、细菌性痢疾、妊娠呕吐等。对葫芦茶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了分离,共分离鉴定26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4个,为3个异黄酮和1个二氢异黄酮。 第三章 综述—含环化异戊烯单位的黄酮类化合物 本章综述了近几年分离和合成得到的一系列含有环化异戊烯单位的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分子的基本骨架分为3个类型,分别为:黄酮类,异黄酮类和查尔酮类,并对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小齿锥花;葫芦茶;化学成分;环化异戊烯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10-25
页码79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kib.ac.cn:8080/handle/151853/444]  
专题昆明植物研究所_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蓉婷. 傣药小齿锥花和葫芦茶化学成分研究[D]. 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