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描述性社会规范促进大学生走路行为:基于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的证据
作者岳灵紫
答辩日期2018-06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梁竹苑 ; 李纾
关键词社会规范 助推 健康行为 社交媒体 群体一致性
其他题名Descriptive social norms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walking behavior:Evidence based on smartphone social media
英文摘要

    国人的肥胖问题日益严峻。走路运动预防肥胖、益于健康,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无法达到医生推荐的走路步数。描述性社会规范己被广泛应用于助推健康行为,包括促进走路行为。但以往研究结果发现社会规范的效应并不稳定,需要进一步探究其适用条件。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己有大量手机应用程序尝试利进行健康行为干预,智能手机中社交媒体的流行也为社会规范的传播提供了新渠道。但在智能手机平台上社会规范是否能够及如何改变人们的走路行为,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进行探讨并提供实证依据。因此,本研究以低运动水平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微信平台,通过现场追踪研究考察了社交网络中的描述性社会规范对走路行为的影响,并检验了群体一致性和性别对社会规范有效性的调节作用,试图在丰富社会规范的心理机制的同时,探索描述性社会规范促进走路运动的最佳方式。研究1考察了社会规范效应促进走路行为的作用,以及运动水平一致性对其的调节作用。研究1在春季进行,招募了对照组和高/低运动水平一致性组共三组被试,通过在微信群中发布排行榜操纵两个实验组的描述性社会规范认知。结果发现描述性社会规范可促进走路行为,且运动水平一致性对社会规范具有调节作用,且具有性别差异:当运动水平一致性高时,社会规范可促进被试走路行为,且该效应对女性更强,持续时间更长。研究2探讨了性别一致性对描述性社会规范效应促进走路运动的调节作用。研究2在秋冬季进行,招募了对照组和高/低性别一致性组共三组被试,通过在微信群中发布排行榜操纵两个实验组的描述性社会规范认知。结果发现,无论性别一致性高或低,描述性社会规范均可预防秋季男性走路行为降低的现象。研究3通过小元分析对研究1和研究2的结果进行了综合检验,结果发现社交媒体所传递的描述性社会规范具有走路运动促进效应,并且群体一致性和性别是描述性社会规范的重要调节因素:在高群体一致性时,描述性社会规范可促进走路运动;且社会规范对男性走路的作用好于自我监控,但对女性,描述性社会规范对走路运动的作用与自我监控没有差异。本研究结果完善了描述性社会规范在中国社会背景中的检验,细化了其适用情境,回答了描述性社会规范是否可以促进走路行为,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对什么人有效这一问题,同时为优化智能手机运动类应用程序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26222]  
专题心理研究所_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
作者单位巾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岳灵紫. 描述性社会规范促进大学生走路行为:基于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的证据[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