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中美大学生归因偏差的跨文化研究
作者付建斌
答辩日期1998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导师焦书兰
关键词对应偏差 过分外在归因偏差 群体间归因偏差 自我服务归因偏差 内隐理论 中美大学生跨文化比较
英文摘要本文系统比较了中美大学生的四种归因偏差的特点:对应偏差、过分外在归因偏差、群体间归因偏差和自我服务归因偏差,以及考察了反映文化影响的内隐理论对归因偏差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可能影响中美大学生归因偏差产生的三对对立的内隐理论:人格特质主义者理论和情境主义者理论、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对自我正性评价的重视与轻视。并编制了测量这些理论的现代内隐理论量表和传统内隐理论量表,结果表明这些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示,适用于中、西跨文化的团体比较研究中。通过量表测查同时发现,中国大学生对这些对立的内隐理论的支持态度都比美国大学生高。论文接着探讨了中美大学生在内-外维度的归因准确性问题,结果发现在不同的限制显著性条件下中美大学生均表现出了对应偏差,而且不同的限制显著性条件下的偏差程度没有差异;中美大学生也都表现出了过分外在归因偏差;中国大学生比美国大学生表现出了更多的对应偏差和过分外在归因偏差。在对中美大学生的群体间归因偏差的研究中发现,中美大学生在对亲戚、朋友和陌生人的行为归因时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群体间归因偏差,相反中美大学生对三类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偏袒倾向。这种偏袒倾向在中国人对陌生人行为归因的内-外维度、控制性维度评定上,对亲戚、朋友行为归因的稳定性维度评定上,以及美国大学生对朋友行为归因的稳定性维度评定上表现的十分显著。对中美大学生的自我服务归因偏差的研究发现,中美大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自我服务归因偏差:中国大学生的自我服务归因偏差在结果效应上体现在归因的四个维度上-内-外维度、稳定性维度、控制性维度和广泛维度,而美国大学生在三个归因维度上(除了控制性维度);在分类效应上,中国大学生的自我服务归因偏差都表现在对自己与他人坏行为归因的内-外维度、稳定性维度和广泛性维度等三个维度上,而美国大学生亦表现在对自己与他人坏行为归因的比较上,只不过他们是在稳定性和广泛维度上产生了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中国大学生的自我服务归因偏差比美国大学生程度更大,这体现在结果效应的内-外维度、稳定性维度和控制性维度等三个维度上和分类效应坏行为归因的内-外维度、稳定性维度和广泛维度等三个维度上。本论文的所有研究均表明,中美大学生的内隐理论对其对应偏差、过分外在归因偏差、群体间的归因和自我服务归因偏差都没有显著影响。本文分析了这些结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并指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6-23
页码114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4805]  
专题心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回溯数据库(1956-201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付建斌. 中美大学生归因偏差的跨文化研究[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199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