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坡耕地裂隙潜流的产流机理与胶体颗粒迁移
张维1; 唐翔宇2; 鲜青松2,3
刊名环境科学研究
2017
卷号30期号:12页码:1919-1926
关键词裂隙潜流 产流 胶体 紫色土
ISSN号1001-6929
DOI10.13198/j.issn.1001-6929.2017.03.37
其他题名Mechanisms of Fracture Flow Generation and Colloid Transport in a Purple Soil Sloping Farmland
通讯作者唐翔宇
产权排序2
英文摘要土壤胶体是坡耕地农化物质迁移的主要载体.借助~(18)O(氧同位素)示踪技术,探索了2014年8月29日和9月10日两场降雨下大型紫色土坡耕地( 1 500 m~2 )裂隙潜流产流的水源来源及过程特征,并耦合了胶体颗粒释放与迁移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裂隙潜流及胶体迁移的水文过程线均总体呈快速上升和长拖尾的特征.随裂隙潜流产流开始,雨水对潜流的贡献逐渐增大,并在流量快速上升段支配裂隙潜流产流,而潜流流量峰值前及退水阶段,土壤前期可动水是潜流的主要产流来源.两场降雨下裂隙潜流中胶体颗粒浓度介于0.60~ 6.85 mg/L之间,平均值分别为1.58和2.31 mg/L,水浴超声后胶体颗粒浓度平均值分别为原样的2.15和1.81倍.胶体颗粒迁移速率比产流速率快( >30 min),表明胶体辅助坡地农化物质迁移的潜力较大.对于长历时小降雨事件,潜流中胶体的迁移动态受潜流水化学因素〔如rho( DOC) 、rho( Mg~(2+) )和EC(电导率) 〕支配,而强降雨事件下,潜流中胶体颗粒浓度还与潜流流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R2>0.5).此外,坡地内部产流方式(横向及垂向)对裂隙潜流中胶体颗粒的迁移通量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裂隙潜流产流过程线结合土水势、~(18)O及水化学指标的动态变化,能够全面揭示裂隙潜流产流的阶段特征以及胶体颗粒释放与迁移的机理,对于进一步研究胶体对磷、有机农药等憎水性农化物的辅助运移特征有重要意义.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144089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23057]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重庆400067;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维,唐翔宇,鲜青松. 紫色土坡耕地裂隙潜流的产流机理与胶体颗粒迁移[J]. 环境科学研究,2017,30(12):1919-1926.
APA 张维,唐翔宇,&鲜青松.(2017).紫色土坡耕地裂隙潜流的产流机理与胶体颗粒迁移.环境科学研究,30(12),1919-1926.
MLA 张维,et al."紫色土坡耕地裂隙潜流的产流机理与胶体颗粒迁移".环境科学研究 30.12(2017):1919-192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