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超慢速扩张洋壳的构造与时空演化特征 --定量化分析西南印度洋脊9°-28°E地区
作者查财财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7-07-02
导师林间
关键词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脊,重力异常,洋壳演化,M值
学位专业地质工程
中文摘要本文利用高精度的多波束测深以及船载重磁数据研究了超慢速西南印度洋脊9°-28°E地区的洋脊分段特征,定量化地分析了16.5E°-25°E区域洋壳增生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探索了三个子研究区洋壳增生过程中构造与岩浆相互作用的特征。我们从自由空气重力异常中去除海底地形起伏、6公里厚的均一洋壳对应的莫霍面起伏,以及板块冷却的重力效应,得到能够表征相对洋壳厚度的剩余地幔布格重力异常(RMBA)。同时,我们从多波束地形中定量化了正断层的水平、垂直断距以及脊轴裂谷的深度,计算出能够表征岩浆作用在整个水平扩张中的比例——M值,并分析了这些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 研究发现处于Shaka 和Andrew Bain转换断层之间近1200公里长的洋脊段上具有四种洋脊不连续,分别是转换断层、非转换不连续带、非岩浆型脊段以及瞬变型不连续。其中第四种瞬变型不连续与岩浆的沿轴运移和聚集过程有关,造成不稳定的洋脊分段。沿轴地幔布格重力异常在向东趋近Du Toit转换断层的过程中趋于偏正,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及洋脊-转换断层热效应的地球动力学模拟表明这一空间变化主要受控于两个不同尺度的因素:区域性的长波长的幔源变化以及局部的中-短波长的转换断层热效应。同时还发现沿着不同的地磁条带,洋脊北翼的平均洋壳厚度要系统性的厚于南翼,并且南北两翼都呈现出自7百万年以来逐渐减薄的趋势。脊轴裂谷的深度同样显示出较强的两翼不对称性,平均裂谷深度受控于裂谷附近的M值。区域性的平均构造拉伸率(即1-M)处于20%-50%之间,并且洋脊南翼整体处于较强的拉伸状态。我们用10公里宽的窗口沿不同剖面移动,定量化了一系列窗口内的M值、RMBA值以及断层的平均垂直断距,统计结果表明,在岩浆作用较强的时期,M值较大,通常产生较厚的洋壳以及断距较小的断层。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17430]  
专题南海海洋研究所_学位论文(硕士)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查财财. 超慢速扩张洋壳的构造与时空演化特征 --定量化分析西南印度洋脊9°-28°E地区[D]. 201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