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水域桡足幼体现场摄食研究
徐翠莲; 李涛; 胡思敏; 王有军; 黄晖; 刘胜
刊名热带海洋学报
2018
卷号37期号:02页码:17-25
关键词大亚湾 桡足幼体 摄食 多样性 升温
通讯作者徐翠莲
中文摘要桡足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在食物链中处于中间环节,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桡足类幼体获取的营养直接影响其发育,进而影响桡足类成体补充乃至种群的稳定。本研究于2015年夏季分别在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海域S1(进水口水域)和S2(排水口水域)站进行了调查采样,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桡足幼体现场摄食食物组成。结果显示:1)两个站的桡足幼体内共检测到16种不同食物,包括浮游植物(硅藻)11种,后生动物2种、真菌、Ichthyosporea和卵菌类各1种共5大类,其中硅藻(47.30%,克隆数百分比,下同)和被囊动物类后生动物(41.89%)是其主要的食物类群;2)在S1和S2站桡足幼体内分别检测到9种和10种食物,但主要食物类型有差异,S1站较多后生动物(61.54%),而S2站较多硅藻(68.57%);3)S2站的桡足幼体杂食偏植食程度更高,其杂食性系数(0.31)低于S1站(0.72)。结果表明,桡足幼体能根据食物环境有选择地摄食植物饵料和动物饵料,调节食物营养结构;温排水影响水域桡足幼体更偏向植食性,尤其是硅藻,暗示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桡足幼体食性偏移。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17273]  
专题南海海洋研究所_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徐翠莲,李涛,胡思敏,等. 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水域桡足幼体现场摄食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2018,37(02):17-25.
APA 徐翠莲,李涛,胡思敏,王有军,黄晖,&刘胜.(2018).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水域桡足幼体现场摄食研究.热带海洋学报,37(02),17-25.
MLA 徐翠莲,et al."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水域桡足幼体现场摄食研究".热带海洋学报 37.02(2018):17-2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