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期刊论文
院内心脏骤停后肌阵挛患者的神经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杨小华; 郭敏; 李杨; 曹雯; 张立平; 牛宏涛; 罗延年; 李培杰; 高雪花; 关银
刊名中国急救医学
2016
卷号36期号:8页码:720-724
关键词心脏骤停(CA) 肌阵挛 预后
英文摘要目的评价心脏骤停(CA)后存活患者肌阵挛的发生率及影响肌阵挛患者神经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03~ 2015-10入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ICU,年龄≥18岁的成人院内CA患者178例,按照Utstein模式采集患者数据,记录异常活动包括惊厥和肌阵挛,并将治疗方案、心脏监护、脑电图(EEG)监测、是否行治疗性低温进行登记。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肌阵挛分为两组,依据EEG监测有无癫痫样电活动将肌阵挛组分为癫痫性肌阵挛组和非癫痫性肌阵挛组。肌阵挛组采用脑功能评价量表(CPC)评价出院存活患者神经预后,并据此分为肌阵挛预后良好和肌阵挛预后不良两个亚组。同时分析影响患者神经预后的因素。结果①CA后肌阵挛发生率为24.2%。②肌阵挛组患者室速/室颤(VT/VF)发生率明显低于无肌阵挛组(37.2% vs. 60.7%,P<0.01)。肌阵挛组CA绝对停止时间、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明显长于无肌阵挛组(分别为7.67±4.63 vs. 4.47±3.72,P<0.01;26.2±15.2 vs. 20.5±15.0,P<0.05)。且两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③肌阵挛预后良好组患者VT/VF发生率明显高于肌阵挛预后不良组(62.5% vs. 26.4%,P<0.05)。肌阵挛预后良好组CA绝对停止时间、+ROSC时间明显短于肌阵挛预后不良组(分别为4.62±1.40 vs. 8.36±4.84,18.0±10.1 vs. 28.1±15.6,P均<0.05)。且两组入院时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此外,肌阵挛预后良好组患者平均年龄也明显低于肌阵挛预后不良组(57.4±10.7 vs. 64.9± 12.7,P <0.05)。 ④肌阵挛预后良好组任何癫痫样活动、周期性癫痫样放电发生率明显低于肌阵挛预后不良组(分别为37.5% vs. 90%,0 vs. 56.7%,P均<0.01),肌阵挛预后良好组爆发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肌阵挛预后不良组(25.0% vs. 70.0%,P<0.05)。⑤肌阵挛预后良好组ICU及住院间期明显长于肌阵挛预后不良组(分别为8d、14.5d vs.6d、9d,P均<0.01)。⑥行EEG监测的38例肌阵挛患者中, 3例(10%)癫痫性肌阵挛患者脑功能评分为CPC 2级,而5例(62.5%)非癫痫性肌阵挛患者脑功能评分为CPC1级或CPC2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A后存活患者肌阵挛发生率为24.2%,非癫痫性肌阵挛及住院间期较长患者预后明显优于癫痫性肌阵挛患者,但本研究确有3例入住ICU和住院间期较长的癫痫性肌阵挛患者预后良好。因此,延长生命支持有可能使这些患者获得良好预后机会。
资助项目甘肃省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 ; 兰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甘肃省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 ; 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783559
资助机构GSSTD ; LZSTB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87420]  
专题第二临床医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小华,郭敏,李杨,等. 院内心脏骤停后肌阵挛患者的神经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16,36(8):720-724.
APA 杨小华.,郭敏.,李杨.,曹雯.,张立平.,...&关银.(2016).院内心脏骤停后肌阵挛患者的神经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中国急救医学,36(8),720-724.
MLA 杨小华,et al."院内心脏骤停后肌阵挛患者的神经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中国急救医学 36.8(2016):720-72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