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期刊论文
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分型及预后的意义
马兰芳; 穆丽萍; 汪明春
刊名兰州医学院学报
1979-04-02
期号1页码:59-67
关键词骨髓微环境 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造血微环境 病理性增生 知可 增生性 造血功能 增生程度 下型
ISSN号1000-2812
英文摘要再生障碍性貧血是由于骨髓造血障碍,紅髓显著減少,以全血細胞減少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綜合征。已知可因化学、药物、感染等因素引起。近年认为本病的根本原因是骨髓多能干細胞衰竭,不能向定向干細胞分化,或因骨髓造血微环境病变,使干細胞不能进一步分化、增殖、成熟为粒、紅、巨三系細胞而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慢性再障时、因骨髓呈“向心性”萎縮,常出现代偿性病理性增生灶,不同部位穿刺骨髓可呈增生重度低下、低下、活跃、明显活跃等不同表现。如仅依据一次局部
出版地LANZHOU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61439]  
专题第一临床医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兰芳,穆丽萍,汪明春. 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分型及预后的意义[J]. 兰州医学院学报,1979(1):59-67.
APA 马兰芳,穆丽萍,&汪明春.(1979).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分型及预后的意义.兰州医学院学报(1),59-67.
MLA 马兰芳,et al."骨髓小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分型及预后的意义".兰州医学院学报 .1(1979):59-6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