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大气科学学院  > 期刊论文
兰州市不同径粒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气象因子的影响分析
翟广宇; 王式功; 董继元; 尚可政
刊名生态环境学报
2015
卷号24期号:1页码:70-75
关键词兰州 PM_(2.5) PM_(10) 质量浓度 气象因子
中文摘要空气污染程度与就诊率、呼吸道发病率及死亡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兰州市在上世纪末曾被喻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它的大气污染程度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关注。利用2013年国家环保部公布的兰州市5个监测点(涵盖了4区1县)大气细粒子PM_(10)及PM_(2.5)的监测数据,针对全年的日均PM_(2.5)与PM_(10)质量浓度并结合了同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春冬季为兰州大气中两种颗粒物的污染的高峰期(春季峰值为3月份,PM_(10)及PM_(2.5)质量浓度的月均值为309和103 μg·m~(-3),超标倍数为1.062与0.436;冬季峰值为11月份,PM_(10)及PM_(2.5)质量浓度的月均值为203和85μg·m~(-3),超标倍数为0.353与0.7),夏秋季为低谷(波谷为9月份,PM_(10)及PM2.5的月均值为96和39μg·m~(-3),均低于国家标准)。PM_(2.5)与PM_(10)质量浓度比值均在0.4与0.5之间,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大气污染较轻。当温度在-3~0℃之间时,大气中PM_(2.5)与PM_(10)质量浓度变化较剧烈。露点温度高于-3.15时,使得PM_(10)的质量浓度下降明显;当日均露点温度高于1.85时,PM2.5的质量浓度随着露点温度的增大而降低,说明湿沉降对着两种粒子的清除作用明显。降水对大气中的两种颗粒物均呈现清除作用,但是在降水后PM_(10)质量浓度迅速回升,但PM_(2.5)质量浓度却变化不大。风向偏西时,大气中细颗粒污染物浓度增加。风速的增加对PM_(2.5)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但由于兰州市的地貌特征,使得大气中PM_(10)的质量浓度增加。上述结果为兰州市大气污染的监测与治理及大气污染预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85764]  
专题大气科学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翟广宇,王式功,董继元,等. 兰州市不同径粒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气象因子的影响分析[J]. 生态环境学报,2015,24(1):70-75.
APA 翟广宇,王式功,董继元,&尚可政.(2015).兰州市不同径粒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气象因子的影响分析.生态环境学报,24(1),70-75.
MLA 翟广宇,et al."兰州市不同径粒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气象因子的影响分析".生态环境学报 24.1(2015):70-7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